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区域规划论文--中国区域规划论文--农村乡镇规划论文

基于生态认同的福建南平湖头村规划设计研究

中文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5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0-14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13页
        1.1.2 研究意义第13-14页
    1.2 研究对象与内容第14-15页
        1.2.1 研究对象第14页
        1.2.2 研究内容第14-15页
    1.3 国内外研究概况第15-23页
        1.3.1 国内外关于生态认同的相关研究第15-18页
        1.3.2 国内外关于乡村规划的研究第18-23页
    1.4 研究方法与框架第23-25页
        1.4.1 研究方法第23-24页
        1.4.2 研究框架第24-25页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第25-38页
    2.1 乡村与美丽乡村第25-27页
        2.1.1 乡村第25-26页
        2.1.2 美丽乡村第26-27页
    2.2 乡村复合生态系统与生态认同第27-29页
        2.2.1 复合生态系统与乡村复合生态系统第27-28页
        2.2.2 认同第28页
        2.2.3 生态认同第28-29页
    2.3 乡村规划设计的再认识第29-34页
        2.3.1 乡村规划设计内涵的认识第29-30页
        2.3.2 乡村生态系统视角的认识第30-32页
        2.3.3 村民情感认同视角的认识第32-33页
        2.3.4 村民生态认同视角的认识第33-34页
    2.4 理论基础第34-37页
        2.4.1 场所理论第34页
        2.4.2 景观叙事理论第34-35页
        2.4.3 环境行为理论第35-37页
    2.5 本章小结第37-38页
第三章 基于生态认同的乡村规划设计策略第38-54页
    3.1 村民的生态认同第38-39页
        3.1.1 生态认同模式第38页
        3.1.2 生态认同内涵第38-39页
        3.1.3 规划策略提出第39页
    3.2 基于生态认同的乡村规划设计整体策略第39-45页
        3.2.1 尊重地方认知第39-41页
        3.2.2 重构公共空间第41-43页
        3.2.3 强调乡土要素第43-44页
        3.2.4 满足村民需求第44-45页
    3.3 基于对乡村自然子系统认同的分项策略第45-48页
        3.3.1 尊重自然环境认知第46-47页
        3.3.2 重构亲自然的活动空间第47页
        3.3.3 强调乡土自然要素第47-48页
    3.4 基于对乡村经济子系统认同的分项策略第48-50页
        3.4.1 尊重农业生产方式第48-49页
        3.4.2 重构生产场地的空间第49-50页
        3.4.3 强调乡村生产要素第50页
    3.5 基于对乡村社会子系统认同的分项策略第50-53页
        3.5.1 尊重乡村社会网络第50-51页
        3.5.2 重构村落外部公共空间第51-52页
        3.5.3 强调乡土建筑要素第52-53页
    3.6 本章小结第53-54页
第四章 基于生态认同的湖头村自然环境保护与整治第54-71页
    4.1 湖头村自然环境第54-55页
        4.1.1 自然地理条件第54页
        4.1.2 气候气象条件第54页
        4.1.3 村落山水格局第54-55页
        4.1.4 自然环境的认同第55页
    4.2 湖头村山水格局保护第55-59页
        4.2.1 山体格局保护第55-57页
        4.2.2 水体格局保护第57-59页
    4.3 湖头村山水生态保护第59-63页
        4.3.1 湿地保护第59-60页
        4.3.2 风水林保护第60-62页
        4.3.3 滨水景观保护第62-63页
    4.4 湖头村水系生态保护与整治第63-70页
        4.4.1 小松溪保护与整治第63-65页
        4.4.2 农田水利保护与整治第65-67页
        4.4.3 村落水圳保护与整治第67-70页
    4.5 本章小结第70-71页
第五章 基于生态认同的湖头村农业景观规划第71-98页
    5.1 湖头村农业基础条件与认同第71-75页
        5.1.1 农业地理条件第71页
        5.1.2 农业作物类型第71页
        5.1.3 农业经营模式第71-72页
        5.1.4 农田空间布局第72-73页
        5.1.5 农业景观的认同第73-75页
    5.2 湖头村农业景观规划第75-78页
        5.2.1 规划原则第75-76页
        5.2.2 规划布局第76-78页
    5.3 湖头村农业经营引导第78-87页
        5.3.1 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整合第78-81页
        5.3.2 农业生产与乡村旅游融合第81-87页
    5.4 湖头村农业旅游规划第87-97页
        5.4.1 空间规划布局第87-91页
        5.4.2 旅游线路规划第91-94页
        5.4.3 旅游服务设施第94-97页
    5.5 本章小结第97-98页
第六章 基于生态认同的湖头村公共空间设计第98-126页
    6.1 湖头村公共生活与认同第98-108页
        6.1.1 农耕文化第98-100页
        6.1.2 民间信仰第100-104页
        6.1.3 公共交往第104-105页
        6.1.4 民俗节庆第105-107页
        6.1.5 公共生活的认同第107-108页
    6.2 湖头村外部公共空间构成第108-116页
        6.2.1 街巷空间第108-111页
        6.2.2 节点空间第111-115页
        6.2.3 滨水空间第115-116页
        6.2.4 宅院空间第116页
    6.3 湖头村农业公共空间设计第116-117页
        6.3.1 农田廊架设计第116-117页
        6.3.2 藏金亭修复设计第117页
    6.4 湖头村村落外部公共空间设计第117-125页
        6.4.1 街巷空间第117-119页
        6.4.2 节点空间第119-122页
        6.4.3 滨水空间第122-123页
        6.4.4 宅院空间第123-125页
    6.5 本章小结第125-126页
第七章 结语第126-129页
    7.1 研究的总结第126-127页
    7.2 研究的不足第127页
    7.3 研究的展望第127-129页
参考文献第129-134页
在读期间已发表和录用的论文第134页
参与的科研项目及成果第134-135页
致谢第135-136页
个人简介第136页

论文共13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生态共同体视角下贵阳市“双河长制”的制度创新研究
下一篇:矿用复合隔热混凝土制备及其性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