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均相芬顿技术特性及研究进展 | 第10-11页 |
1.2 非均相芬顿技术特性及研究进展 | 第11-12页 |
1.3 制药园区基本情况与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4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主要内容 | 第14-17页 |
第2章 芬顿法处理制药园区二级出水的研究 | 第17-27页 |
2.1 仪器与试剂 | 第17页 |
2.2 芬顿法处理制药园区二级出水 | 第17-19页 |
2.3 芬顿法处理废水最适条件选择 | 第19-24页 |
2.3.1 过氧化氢处理二级出水 | 第19-20页 |
2.3.2 芬顿反应投加量对比实验 | 第20-21页 |
2.3.3 芬顿反应H2O2与FeSO4最适投加量 | 第21-23页 |
2.3.4 芬顿反应最适pH值 | 第23-2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4-27页 |
第3章 含锰催化剂的制备与表征 | 第27-39页 |
3.1 测试仪器与测试条件 | 第28-30页 |
3.1.1 粉末X-射线衍射(XRD) | 第28-29页 |
3.1.2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 第29页 |
3.1.3 X射线荧光光谱(XRF) | 第29页 |
3.1.4 比表面积测试(BET) | 第29-30页 |
3.2 含锰火山岩催化剂制备 | 第30-35页 |
3.2.1 催化剂的制备 | 第30页 |
3.2.2 实验所用试剂及仪器 | 第30页 |
3.2.3 催化剂的制备过程 | 第30-31页 |
3.2.4 催化剂的表征 | 第31-35页 |
3.3 复合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制备 | 第35-37页 |
3.3.1 催化剂的制备 | 第35-36页 |
3.3.2 实验所用试剂及仪器 | 第36页 |
3.3.3 催化剂的制备过程 | 第36-37页 |
3.3.4 催化剂的表征 | 第3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第4章 非均相芬顿法处理制药园区二级出水的研究 | 第39-49页 |
4.1 仪器与试剂 | 第39-40页 |
4.2 芬顿法处理制药园区二级出水 | 第40-41页 |
4.2.1 催化剂效果初步筛选操作 | 第40-41页 |
4.2.2 类芬顿法处理实验操作 | 第41页 |
4.3 实验结果 | 第41-47页 |
4.3.1 催化剂效果初步筛选操作 | 第41页 |
4.3.2 实验最佳投加量确定 | 第41-43页 |
4.3.3 催化剂焙烧温度与负载量对处理废水的影响 | 第43-45页 |
4.3.4 pH值对非均相芬顿影响研究 | 第45页 |
4.3.5 催化剂稳定性研究 | 第45-4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第5章 制药园区深度处理工艺改造 | 第49-55页 |
5.1 污水处理改造原则 | 第49页 |
5.2 改造前工艺 | 第49-51页 |
5.3 改造工艺 | 第51页 |
5.4 改造后成果 | 第51-53页 |
5.5 结论及建议 | 第53-55页 |
结论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第61-63页 |
致谢 | 第63-65页 |
个人简历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