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8-12页 |
一、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8-9页 |
二、国内外与选题相关的研究现状述论 | 第9-10页 |
三、研究方法与资料来源 | 第10-12页 |
一、侗族“再生人”的文化生态 | 第12-17页 |
(一) 侗族历史文化源流 | 第12-13页 |
(二) 调查地概况 | 第13-17页 |
1 、贵州省黎平县地理环境及历史沿革 | 第13-14页 |
2 、述洞村地理与社会环境 | 第14-15页 |
3 、田野安排 | 第15-17页 |
二、“再生人”故事口述文本——侗人身边的“再生人” | 第17-27页 |
(一) 述洞村的“再生人”口述文本 | 第17-20页 |
(二) 生活在身边的再生人 | 第20-23页 |
(三) 前世的追忆与尴尬的化 | 第23页 |
(四) 迷惑的身份难题 | 第23-27页 |
三、“再生”故事的信仰内核——侗人宇宙的建构与想象 | 第27-40页 |
(一) 灵魂信仰:生活在身边的众灵 | 第27-30页 |
(二) 平行的空间:想象中的宇宙 | 第30-37页 |
1、观念中的宇宙 | 第30-34页 |
2、村寨中的宇宙——村寨空间建构及象征意义 | 第34-37页 |
(三) 轮回路径:“再生人”的地方性解释 | 第37-40页 |
四、“再生人”故事的民俗环境——“阴阳”关照的信仰生活 | 第40-44页 |
(一) 桥:沟通阴阳两界的物质载体 | 第40-41页 |
(二) 鬼师、阴师:连接阴阳世界的灵媒 | 第41-42页 |
(三) 村寨间的交流与互动 | 第42-44页 |
结语 | 第44-46页 |
注释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附录一 | 第51-52页 |
附录二 | 第52-54页 |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证目录 | 第54-55页 |
后记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