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8-13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8页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8-10页 |
(一)研究目的 | 第8-9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10-12页 |
(一)国内文献综述 | 第10-11页 |
(二)国外文献综述 | 第11-12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一)文献法 | 第12页 |
(二)个案研究法 | 第12页 |
(三)访谈法 | 第12-13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 | 第13-18页 |
一、相关概念 | 第13-14页 |
(一)家庭纠纷 | 第13页 |
(二)调解 | 第13页 |
(三)个案工作 | 第13-14页 |
二、相关理论 | 第14-18页 |
(一)认知行为理论 | 第14-15页 |
(二)优势视角理论 | 第15-16页 |
(三)结构家庭治疗模式 | 第16-18页 |
第三章 个案工作调解家庭纠纷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 第18-21页 |
一、个案工作调解家庭纠纷的必要性 | 第18-19页 |
(一)弥补家庭纠纷调解方式不足的需要 | 第18-19页 |
(二)促进家庭社会工作本土化的需要 | 第19页 |
二、个案工作调解家庭纠纷的可行性 | 第19-21页 |
(一)社会工作与调解制度之间的契合性 | 第19-20页 |
(二)调解方法和调解人员的专业化 | 第20-21页 |
第四章 个案工作调解家庭纠纷的实施过程 | 第21-37页 |
一、案主基本情况 | 第21-22页 |
二、接案及确立专业关系 | 第22-23页 |
三、预估 | 第23-27页 |
(一)预估的目的 | 第23页 |
(二)预估的过程 | 第23-24页 |
(三)预估的结果 | 第24-25页 |
(四)对案主家庭次系统的预估 | 第25页 |
(五)家庭成员的问题和需求分析 | 第25-27页 |
四、制定服务的目标与计划 | 第27-29页 |
(一)介入的目标 | 第27-28页 |
(二)介入的方法 | 第28页 |
(三)具体服务计划 | 第28-29页 |
五、开展服务 | 第29-35页 |
(一)第一阶段:改变行为、改变认知 | 第29-32页 |
(二)第二阶段:改变原有的家庭结构、建立新的家庭结构 | 第32-34页 |
(三)第三阶段:跟踪回访 | 第34-35页 |
六、结案 | 第35页 |
七、评估 | 第35-37页 |
(一)过程评估 | 第35页 |
(二)结果评估 | 第35-37页 |
第五章 个案工作调解家庭纠纷的结论与反思 | 第37-39页 |
一、研究结论 | 第37页 |
二、对个案工作调解家庭纠纷的反思 | 第37-39页 |
(一)取得的成效与成功经验 | 第37-38页 |
(二)存在的不足 | 第38页 |
(三)对策与建议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1页 |
致谢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