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0-12页 |
Abstract | 第12-13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4-20页 |
1.1 黄芪、平菇、香菇的分布及形态特征 | 第14-15页 |
1.1.1 黄芪的分布及形态特征 | 第14页 |
1.1.2 平菇的分布及形态特征 | 第14页 |
1.1.3 香菇的分布及形态特征 | 第14-15页 |
1.2 黄芪、平菇、香菇的化学成分分析 | 第15-16页 |
1.2.1 黄芪化学成分分析 | 第15页 |
1.2.2 平菇化学成分分析 | 第15页 |
1.2.3 香菇化学成分分析 | 第15-16页 |
1.3 黄芪、平菇、香菇的利用情况现状 | 第16-18页 |
1.3.1 黄芪的利用情况 | 第16-17页 |
1.3.2 平菇的利用情况 | 第17页 |
1.3.3 香菇的利用情况 | 第17-18页 |
1.4 选题背景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第二章 黄芪水提物的制备及黄芪各部分含量测定 | 第20-30页 |
2.1 引言 | 第20页 |
2.2 材料与仪器 | 第20-21页 |
2.2.1 实验材料 | 第20页 |
2.2.2 实验试剂 | 第20页 |
2.2.3 实验仪器 | 第20-21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21-23页 |
2.3.1 黄芪水提物的提取制备 | 第21页 |
2.3.2 黄芪、黄芪下脚料、黄芪芦头样品前处理 | 第21页 |
2.3.3 成分含量测定 | 第21-23页 |
2.4 实验结果 | 第23-28页 |
2.4.1 黄芪水提物的制备 | 第23-24页 |
2.4.2 标准曲线的制备及黄芪各部分活性成分含量测定 | 第24-28页 |
2.5 讨论 | 第28-30页 |
第三章 液体培养基的筛选及黄芪最适添加量的确定 | 第30-40页 |
3.1 引言 | 第30页 |
3.2 材料与仪器 | 第30-31页 |
3.2.1 实验材料 | 第30页 |
3.2.2 供试培养基 | 第30-31页 |
3.2.3 实验仪器 | 第31页 |
3.3 实验方法 | 第31-32页 |
3.3.1 最优液体培养基的筛选 | 第31页 |
3.3.2 添加黄芪水提物后对平菇、香菇菌丝体扫描电镜形态观察 | 第31页 |
3.3.3 平菇、香菇深层发酵添加黄芪水提物最大量的确定 | 第31-32页 |
3.3.4 平菇、香菇栽培添加黄芪下脚料最大量的确定 | 第32页 |
3.4 实验结果 | 第32-38页 |
3.4.1 最优液体培养基的筛选 | 第32-33页 |
3.4.2 添加黄芪水提物后对平菇、香菇菌丝体扫描电镜形态观察 | 第33-35页 |
3.4.3 平菇、香菇深层发酵添加黄芪水提物最大量的确定 | 第35-37页 |
3.4.4 平菇、香菇栽培添加黄芪下脚料最大量的确定 | 第37-38页 |
3.5 讨论 | 第38-40页 |
第四章 添加黄芪后对平菇、香菇菌丝体和子实体成分含量的测定 | 第40-48页 |
4.1 引言 | 第40页 |
4.2 材料与仪器 | 第40页 |
4.2.1 实验材料 | 第40页 |
4.2.2 实验试剂 | 第40页 |
4.2.3 实验仪器 | 第40页 |
4.3 实验方法 | 第40-42页 |
4.3.1 平菇、香菇液体发酵 | 第40-41页 |
4.3.2 菌丝体干粉的制备 | 第41页 |
4.3.3 添加黄芪下脚料的香菇栽培 | 第41-42页 |
4.3.4 测定方法 | 第42页 |
4.3.5 数据处理 | 第42页 |
4.4 实验结果 | 第42-47页 |
4.4.1 平菇、香菇液体发酵 | 第42-43页 |
4.4.2 菌丝体中成分含量测定 | 第43-45页 |
4.4.3 子实体中成分含量测定 | 第45-47页 |
4.5 讨论 | 第47-48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第59-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