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细胞遗传学论文--植物基因工程论文

百脉根SERKs蛋白与共生受体激酶的互作机制及CRISPR/Cas9在共生固氮研究中的应用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缩略语表第10-11页
第一章 百脉根SERKs蛋白与共生受体激酶SymRK的互作机制研究第11-46页
    1 前言第11-24页
        1.1 共生固氮的意义第11页
        1.2 根瘤的形成过程第11-13页
        1.3 共生信号转导途径中的分子机制第13-14页
        1.4 植物LRR型类受体激酶第14-21页
            1.4.1 共生受体激酶SymRK第15页
            1.4.2 SymRK相互作用蛋白的研究进展第15-17页
            1.4.3 LRR型类受体激酶SERKs家族的结构与功能第17-21页
        1.5 共生与免疫第21-22页
            1.5.1 植物免疫系统第21-22页
            1.5.2 共生过程中的免疫抑制第22页
        1.6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22-24页
    2 材料与方法第24-33页
        2.1 材料第24-29页
            2.1.1 植物材料第24页
            2.1.2 质粒与菌株第24-26页
            2.1.3 主要生化试剂和培养基第26-29页
        2.2 方法第29-33页
            2.2.1 目标蛋白的诱导第29页
            2.2.2 融合蛋白的表达第29-31页
            2.2.3 体外pull-down实验第31页
            2.2.4 蛋白激酶的自磷酸化和底物水平磷酸化第31页
            2.2.5 植物总基因组DNA的抽提第31-32页
            2.2.6 三引物PCR法鉴定突变体的类型第32-33页
    3 结果与分析第33-44页
        3.1 LjBAK1/SERK3、LjSERK2基因和蛋白的结构特征第33-35页
        3.2 百脉根SERKs激酶与SymRK蛋白的相互作用第35-44页
            3.2.1 克隆的构建第35-36页
            3.2.2 目的蛋白的诱导表达与纯化第36-37页
            3.2.3 LjBAK1SERK3和LjSERK2编码有功能的蛋白激酶第37-38页
            3.2.4 LjBAK1/SERK3、LjSERK2与SymRK之间的相互磷酸化作用第38-40页
            3.2.5 LjSERK2、LjBAK1/SERK3与SymRK之间的相互作用第40-41页
            3.2.6 LjBAK1/SERK3突变体的研究第41-44页
    4 小结第44-46页
第二章 CRISPR/Cas9系统在百脉根中的应用及结瘤因子受体的编辑第46-59页
    1 前言第46-50页
        1.1 基因组编辑技术第46-49页
            1.1.1 锌指核酸酶介导的基因组编辑第47页
            1.1.2 TALENs介导的基因组编辑第47-48页
            1.1.3 CRISPR/Cas9系统在植物基因组编辑中的应用第48-49页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49-50页
    2 材料与方法第50-55页
        2.1 材料第50-55页
            2.1.1 植物材料第50页
            2.1.2 菌株与载体第50-51页
            2.1.3 主要生化试剂和培养基第51页
            2.1.4 Gibson反应液的配置第51-52页
            2.2.5 百脉根基因组靶位点sgRNA的设计第52-54页
            2.1.8 基因组DNA的提取及目的基因靶位点的突变检测第54-55页
    3 结果与分析第55-58页
        3.1 CRISPR/Cas9系统在豆科植物百脉根中的应用第55-58页
            3.1.1 CRISPR/Cas9系统毛根转化克隆的构建第55页
            3.1.2 CRISPR/Cas9毛根转化植株的鉴定第55-56页
            3.1.3 CRISPR/Cas9系统对豆科植物NFR1基因靶位点的编辑第56-58页
    4 小结第58-59页
第三章 全文总结、讨论与展望第59-63页
    1 全文总结第59-61页
        1.1 百脉根SERKs蛋白与共生受体激酶SymRK的互作机制研究第59-60页
        1.2 CRISPR/Cas9系统在百脉根中的应用及结瘤因子受体的编辑第60-61页
    2 讨论与展望第61-63页
        2.1 百脉根SERKs蛋白与共生受体激酶SymRK的互作机制研究第61页
        2.2 CRISPR/Cas9系统在百脉根中的应用及结瘤因子受体的编辑第61-63页
参考文献第63-70页
附录一:本研究所用引物第70-72页
致谢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AtSCL26和AtSCL29在氮胁迫下对拟南芥根系发育的功能研究
下一篇:锑氧化土壤黄杆菌与铜仁溶杆菌新种的多相分类学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