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能源与动力工程论文--热力工程、热机论文--热力工程理论论文--传热学论文

二维烧蚀表面热流模型预测反演及烧蚀边界重构

中文摘要第3-4页
英文摘要第4-5页
1 绪论第8-19页
    1.1 传热学反问题概述第8-11页
    1.2 传热学反问题的研究方法第11-15页
        1.2.1 Tikhonov正则化方法第11-12页
        1.2.2 梯度优化方法第12-13页
        1.2.3 人工智能优化方法第13-14页
        1.2.4 顺序函数法第14页
        1.2.5 分散模糊推理方法第14-15页
        1.2.6 预测控制优化方法第15页
    1.3 烧蚀过程传热反问题的研究现状第15-17页
    1.4 本文主要工作第17-19页
2 烧蚀传热过程的数值模拟第19-33页
    2.1 烧蚀热响应的物理过程第19-20页
    2.2 烧蚀传热过程数学模型第20-26页
        2.2.1 模型控制方程第21-22页
        2.2.2 移动网格技术第22-24页
        2.2.3 有限元法第24-26页
    2.3 烧蚀过程热响应数值计算与讨论第26-30页
        2.3.1 数值试验条件第26页
        2.3.2 温度场及边界烧蚀速率数值计算第26-29页
        2.3.3 表面热流与烧蚀速率的关系第29-30页
    2.4 网格无关性验证第30-32页
    2.5 本章小结第32-33页
3 烧蚀传热过程的模型预测反演方法第33-40页
    3.1 引言第33页
    3.2 反问题的目标函数第33-34页
    3.3 预测模型第34-36页
        3.3.1 预测模型结构第34-35页
        3.3.2 阶跃响应系数矩阵第35-36页
    3.4 热边界条件滚动优化反演第36-37页
    3.5 正则化参数的估计第37-38页
    3.6 模型预测反演方案计算流程第38-39页
    3.7 本章小结第39-40页
4 烧蚀传热过程反问题研究第40-50页
    4.1 引言第40页
    4.2 二维烧蚀传热过程模型第40-41页
    4.3 表面分布热流模型预测反演及几何形状重构第41-43页
        4.3.1 数值试验条件第41页
        4.3.2 反演结果及结论第41-43页
    4.4 测量误差?对反演结果的影响第43-46页
    4.5 未来时间步对反演结果的影响第46-48页
    4.6 本章小结第48-50页
5 总结与展望第50-52页
致谢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61页
附录第61页
    A.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完成的的论文目录第61页
    B.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第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富甲烷合成气部分预混燃烧特性的PLIF研究及CHEMKIN模拟
下一篇:汽油燃料替代物超临界燃烧的动力学机理构建及多维数值模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