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英文摘要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8-16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2 科氏流量计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3 科氏流量计测量原理简介 | 第11-15页 |
1.3.1 科里奥利力的介绍 | 第11页 |
1.3.2 科氏流量计的测量原理 | 第11-13页 |
1.3.3 科氏流量计的结构组成与分类 | 第13-15页 |
1.4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2 科氏流量计流固耦合分析方法的介绍 | 第16-28页 |
2.1 模态分析方法的介绍 | 第16-19页 |
2.1.1 模态分析理论基础 | 第16-17页 |
2.1.2 科氏流量计的模态分析方法 | 第17-19页 |
2.2 流固耦合分析方法的介绍 | 第19-27页 |
2.2.1 流固耦合方式 | 第19-21页 |
2.2.2 流固耦合分析实现方案 | 第21-22页 |
2.2.3 科氏流量计的双向流固耦合分析方法 | 第22-25页 |
2.2.4 流固耦合数据的处理以及关键问题分析 | 第25-27页 |
2.3 双向流固耦合分析的验证 | 第27页 |
2.4 小结 | 第27-28页 |
3 双U型科氏流量计的流固耦合分析 | 第28-46页 |
3.1 双U型科氏流量计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28-29页 |
3.2 科氏流量计结构的模态分析 | 第29-33页 |
3.2.1 测量管长对模态影响 | 第29-30页 |
3.2.2 测量管宽对模态影响 | 第30-31页 |
3.2.3 测量管径对模态影响 | 第31-32页 |
3.2.4 测量管倾斜度对模态影响 | 第32-33页 |
3.3 科氏流量计的流固耦合模态分析 | 第33-37页 |
3.3.1 不同模态分析方法的比较 | 第34-35页 |
3.3.2 不同压力的流固耦合模态分析 | 第35-36页 |
3.3.3 不同流速的流固耦合模态分析 | 第36-37页 |
3.4 科氏流量计相位差影响分析 | 第37-42页 |
3.4.1 测量管长对相位差的影响 | 第38-39页 |
3.4.2 测量管宽对相位差的影响 | 第39-40页 |
3.4.3 测量管径对相位差的影响 | 第40-41页 |
3.4.4 测量管倾斜度对相位差的影响 | 第41-42页 |
3.5 科氏流量计流固耦合的力学分析 | 第42-45页 |
3.6 小结 | 第45-46页 |
4 科氏流量计相位差检测算法的研究 | 第46-68页 |
4.1 科氏流量计输出信号的处理方法 | 第46-49页 |
4.1.1 信号处理方法 | 第46-47页 |
4.1.2 科氏流量计输出信号的建立 | 第47-49页 |
4.2 信号滤波处理算法分析 | 第49-55页 |
4.2.1 IIR数字滤波处理 | 第49-52页 |
4.2.2 FIR数字滤波处理 | 第52-53页 |
4.2.3 小波变换滤波处理 | 第53-54页 |
4.2.4 滤波方法的比较 | 第54-55页 |
4.3 信号相位差检测算法分析 | 第55-67页 |
4.3.1 基于数字相关原理的相位差检测 | 第55-57页 |
4.3.2 基于离散傅里叶变换的相位差检测 | 第57-59页 |
4.3.3 基于Hilbert变换的相位差检测及其改进 | 第59-65页 |
4.3.4 不同算法的相位差检测比较 | 第65-67页 |
4.4 小结 | 第67-68页 |
5 现场实验测试环节 | 第68-76页 |
5.1 流固耦合分析方法的验证 | 第68-71页 |
5.2 信号相位差检测算法的验证 | 第71-76页 |
6 总结和展望 | 第76-78页 |
6.1 论文工作总结 | 第76-77页 |
6.2 课题展望 | 第77-78页 |
致谢 | 第78-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