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论文--蓄电池论文

高电压水系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结构设计与性能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1 绪论第11-25页
    1.1 二次离子电池及工作原理第11-12页
    1.2 二次离子电池的特点和应用第12页
    1.3 水系二次电池第12-21页
        1.3.1 水系碱金属离子电池第14-17页
        1.3.2 水系高价金属离子电池第17-18页
        1.3.3 水系混合离子电池第18-19页
        1.3.4 水系电解液第19-21页
    1.4 普鲁士蓝衍生物在水系电池中的应用第21-22页
    1.5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22-23页
    1.6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内容第23-25页
        1.6.1 论文研究目的第23页
        1.6.2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23-25页
2 实验试剂、仪器和技术第25-28页
    2.1 实验主要试剂第25页
    2.2 材料表征第25-26页
        2.2.1 X射线衍射技术(X-Ray Diffraction,XRD)第25页
        2.2.2 扫描电子显微技术(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第25-26页
        2.2.3 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TEM)第26页
        2.2.4 紫外可见分光光谱(Ultraviolet-visible spectroscopy)第26页
        2.2.5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XPS)第26页
        2.2.6 热重分析(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第26页
    2.3 电化学测试技术第26-28页
        2.3.1 循环伏安测试第26-27页
        2.3.2 充放电测试第27-28页
3 水系离子电池电解液的研究及应用第28-37页
    3.1 前言第28页
    3.2 实验部分第28-29页
        3.2.1 材料合成第28-29页
        3.2.2 材料及电解液表征第29页
        3.2.3 电化学性能测试第29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29-35页
        3.3.1 锌铁氰化合物的结构表征第29-31页
        3.3.2 水系钠离子电解液的性能测试第31-33页
        3.3.3 锌铁氰化合物在不同水系电解液中的电化学性能第33-35页
    3.4 本章小结第35-37页
4 基于ZnHCF正极材料的水系钠离子电池及电化学性能第37-53页
    4.1 前言第37页
    4.2 实验部分第37-39页
        4.2.1 具有规则形貌的锌铁氰化合物ZnHCF合成第37-38页
        4.2.2 材料表征第38页
        4.2.3 电化学性能测试第38-39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39-51页
        4.3.1 规则形貌ZnHCF的合成及影响因素第39-41页
        4.3.2 规则形貌ZnHCF颗粒的结构表征第41-44页
        4.3.3 规则形貌ZnHCF颗粒在Na-H_2O-PEG电解液中的电化学性能第44-46页
        4.3.4 基于Na-H_2O-PEG电解液的水系ZnHCF/NaTi_2(PO_4)_3电池第46-47页
        4.3.5 钠离子在ZnHCF材料中的脱嵌机制第47-51页
    4.4 本章小结第51-53页
5 水系锌离子电池的研究第53-60页
    5.1 前言第53-54页
    5.2 实验部分第54-55页
        5.2.1 材料合成第54页
        5.2.2 材料表征第54页
        5.2.3 电化学性能测试第54-55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55-59页
        5.3.1 磷酸钒锂的结构表征第55-56页
        5.3.2 磷酸钒锂在Zn-H_2O-PEG电解液中的电化学性能第56-58页
        5.3.3 水系锌离子电池第58-59页
    5.4 小结第59-60页
6 结论与展望第60-62页
    6.1 主要结论第60页
    6.2 展望第60-62页
致谢第62-63页
参考文献第63-69页
附录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电站锅炉一次风速及煤粉浓度均衡技术研究
下一篇:超声法细度在线测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