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一、导论 | 第11-26页 |
(一) 研究缘起及问题提出 | 第11-13页 |
1. 一个基本现实:社会发展亟需治理能力提升 | 第11-12页 |
2. 一个基本实践:清单制度的运用成为治理升级的重要实践 | 第12页 |
3. 一个基本预设:治理理论可以为治理模式的中国化提供理论指导 | 第12-13页 |
(二)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3-22页 |
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4-18页 |
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8-22页 |
(三) 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 第22-24页 |
(四) 研究方法与案例选取 | 第24页 |
(五) 创新与不足 | 第24-26页 |
二、我国治理模式的历史考察 | 第26-35页 |
(一) 集权式统治和全能型国家治理 | 第26-27页 |
1. 传统封建时期——集权式统治 | 第26页 |
2. 新中国成立初期——全能型国家治理 | 第26-27页 |
(二) 改革开放初期——分权式治理 | 第27-29页 |
1. 西方视野下的治理主体多元化 | 第27-28页 |
2. 央地关系调节下的技术性治理 | 第28-29页 |
(三) 改革开放后期——清单式治理兴起 | 第29-32页 |
1. 清单类型与清单式治理 | 第29-30页 |
2. 清单式治理的继承与创新 | 第30-32页 |
(四) 当前我国治理模式的局限 | 第32-35页 |
1. 长效机制与应急机制发展失衡 | 第32-33页 |
2. 治理主体发展非均衡 | 第33页 |
3. 价值理性和技术理性非均衡 | 第33-35页 |
三、清单式治理的成长:浙江省“放管服”改革 | 第35-46页 |
(一) 初步探索:“四单一网”下的清单式治理 | 第35-41页 |
1. 四张清单:清单的整体性运用 | 第35-38页 |
2. “四单一网”中的合法性保障及技术保障 | 第38-39页 |
3. “四单一网”运行中的治理碎片化 | 第39-41页 |
(二) 实践优化:“最多跑一次”的突破 | 第41-46页 |
1. 内生性与外生性双重动因推进 | 第41-42页 |
2. 从规制权力走向服务标准化 | 第42-44页 |
3. 治理工具技术性提升 | 第44-46页 |
四、清单式治理的运行机理 | 第46-60页 |
(一) 清单式治理的兴起 | 第46-50页 |
1. 清单式治理的兴起要素 | 第46-48页 |
2. 清单式治理生成的双重逻辑 | 第48-50页 |
(二) 清单式治理的特征 | 第50-54页 |
1. 技术性和公共性的“双轨增量” | 第50-52页 |
2. 政府引导下的多元主体治理 | 第52-53页 |
3. 多维复合型分权 | 第53-54页 |
(三) 清单式治理的运行机制 | 第54-60页 |
1. 职能部门整合机制 | 第54-55页 |
2. 协同管理、信息共享机制 | 第55-56页 |
3. 网络平台建设机制 | 第56-58页 |
4. 渐进协调机制 | 第58页 |
5. 四大机制的嵌入式运行 | 第58-60页 |
五、清单式治理的功能及运用局限 | 第60-68页 |
(一) 清单式治理的功能 | 第60-65页 |
1. 基层力量培育:公民社会构建 | 第60-62页 |
2. 信任半径增加:社会资本累积 | 第62-63页 |
3. 政府形象塑造:政府合法性巩固 | 第63页 |
4. 权力回归市场:市场活力激发 | 第63-64页 |
5. 治理效能的“链式效应” | 第64-65页 |
(二) 清单式治理运用的局限 | 第65-68页 |
1. 治理主体多元性和权威主导性的矛盾 | 第66-67页 |
2. 技术性和公共性的矛盾 | 第67-68页 |
结语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