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绿化规划论文

国内外绿道的发展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3-21页
    1.1 研究背景第13-16页
        1.1.1 基金背景——中德基金的推动第13页
        1.1.2 国际背景——全球“绿道运动”的推动第13-14页
        1.1.3 国内背景——中国建设绿道网络系统的必要性第14-16页
    1.2 研究对象及相关概念界定第16-17页
        1.2.1 绿道与绿道网络第16页
        1.2.2 绿色基础设施第16-17页
        1.2.3 研究范围和时间界定第17页
    1.3 研究意义和研究目的第17-18页
        1.3.1 理论意义第17页
        1.3.2 实践意义第17-18页
        1.3.3 研究目的第18页
    1.4 研究方法、内容和框架第18-21页
        1.4.1 研究方法第18-19页
        1.4.2 研究内容第19-20页
        1.4.3 研究框架第20-21页
第2章 国外绿道的发展研究第21-33页
    2.1 绿道的基础概念和知识第21-24页
        2.1.1 绿道的概念内涵及特征第21-23页
        2.1.2 绿道的分类方式第23-24页
    2.2 绿道的发展历程第24-30页
        2.2.1 单一功能的游憩道(1867年~1960年)第25-26页
        2.2.2 复合网络系统“生态廊道”(1960年~1980年)第26-27页
        2.2.3 多功能绿道网络(20世纪90年代至今)第27-30页
    2.3 各国绿道建设现状第30-33页
        2.3.1 美国绿道第30-31页
        2.3.2 欧洲绿道第31-32页
        2.3.3 日本绿道第32-33页
第3章 我国绿道的发展研究第33-47页
    3.1 数据来源与处理第33页
    3.2 统计结果与分析第33-37页
        3.2.1 绿道建设实践第33-34页
        3.2.2 文献内容统计结果第34-35页
        3.2.3 绿道研究关注度分析第35-37页
    3.3 国内绿道的发展与演变第37-47页
        3.3.1 启蒙期(1985~2003年):“绿道(Greenway)”概念的引入第37-38页
        3.3.2 初步增长期(2004~2009年):绿道概念的推广和实践探索第38-40页
        3.3.3 快速增长期(2010年至今):珠三角区域绿道网络建设和“全国性绿道运动”第40-47页
第4章 我国绿道研究的重点方向及分析第47-55页
    4.1 多功能绿道第47-49页
        4.1.1 基于目标导向对绿道可承载功能的分析第47-48页
        4.1.2 多功能绿道的选线方式第48-49页
    4.2 城乡统筹规划理论研究第49-51页
        4.2.1 绿道规划系统与我国城乡体系的对接第50页
        4.2.2 城乡统筹背景下绿道的规划思路研究第50-51页
        4.2.3 乡村绿道建设方式研究第51页
    4.3 绿道的旅游功能开发第51-52页
        4.3.1 以旅游开发为导向的绿道系统构建第51-52页
        4.3.2 基于旅游功能的绿道经营管理体系的研究第52页
    4.4 绿道与交通系统的耦合第52-53页
        4.4.1 绿道网络系统与交通系统的耦合方式第52-53页
        4.4.2 基于绿道理论的城市慢行系统构建第53页
    4.5 绿道在其他方面的研究第53-55页
第5章 关于我国绿道研究的思考与建议第55-65页
    5.1 成就与不足第55-59页
        5.1.1 主要成就第57页
        5.1.2 存在不足第57-59页
    5.2 措施及建议第59-65页
        5.2.1 更新观念、完善理论第59页
        5.2.2 多层级绿道网系统化发展第59-63页
        5.2.3 规划途径与规划方式的改进第63-64页
        5.2.4 健全组织机构,完善标准法律第64-65页
结论第65-67页
参考文献第67-74页
附录 A 全国绿道(网)建设项目一览表第74-79页
附录 B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9-80页
附录 C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学术会议情况第80-81页
附录 D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项目第81-82页
致谢第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纯电动汽车锂离子电池组散热分析及优化
下一篇:长沙历史文化城区宗教空间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