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水产、渔业论文--水产基础科学论文--水产生物学论文--水产动物学论文

中华绒螯蟹GATA转录因子(GLP)在造血作用中的功能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1 前言第8-17页
    1.1 免疫系统概述第8-9页
    1.2 脊椎动物造血作用第9-13页
        1.2.1 造血细胞的起源和发生发育第9页
        1.2.2 造血相关细胞因子概述第9-13页
    1.3 无脊椎动物造血作用第13-16页
        1.3.1 造血细胞的发生过程第14页
        1.3.2 造血相关细胞因子概述第14-16页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6-17页
2 材料与方法第17-35页
    2.1 实验材料第17-20页
        2.1.1 实验动物第17页
        2.1.2 主要试剂第17-18页
        2.1.3 引物信息第18-19页
        2.1.4 仪器设备第19-20页
    2.2 实验方法第20-33页
        2.2.1 中华绒螯蟹总RNA提取及cDNA文库构建第20-21页
        2.2.2 基因克隆与序列分析第21-23页
        2.2.3 重组蛋白原核表达及纯化第23-26页
        2.2.4 多克隆抗体制备第26-27页
        2.2.5 抗体特异性检验第27-28页
        2.2.6 亚细胞定位和组织定位第28-30页
        2.2.7 中华绒螯蟹菌刺激实验第30页
        2.2.8 中华绒螯蟹RNA干扰实验第30-31页
        2.2.9 循环血细胞计数第31页
        2.2.10 新生血细胞检测第31-32页
        2.2.11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第32-33页
    2.3 数据统计分析第33-35页
3 实验结果第35-42页
    3.1 中华绒螯蟹GLP基因序列分析第35-36页
    3.2 中华绒螯蟹GLP基因组织分布第36-37页
    3.3 中华绒螯蟹GLP蛋白原核表达及定位第37-39页
    3.4 各类免疫刺激后中华绒螯蟹GLP基因在血细胞和造血组织中的时序表达第39-40页
    3.5 抽取血淋巴后中华绒螯蟹造血组织中GLP基因的时序表达第40-41页
    3.6 中华绒螯蟹GLP基因RNA干扰后新生血细胞和循环血细胞总数的变化第41-42页
4 分析与讨论第42-46页
    4.1 中华绒螯蟹GLP基因的基本分子特征第42-43页
    4.2 中华绒螯蟹GLP基因参与中华绒螯蟹的免疫应答第43页
    4.3 中华绒螯蟹GLP基因参与调控中华绒螯蟹造血过程第43-46页
5 结论第46-48页
参考文献第48-5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55-58页
致谢第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刺参免疫相关基因(AjFL-1和AjCystain)的克隆表达与功能分析
下一篇:仿刺参夏眠抗氧化防御调控功能基因的表达与多态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