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1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1.4 技术路线 | 第12-14页 |
第二章 城市河流廊道景观设计研究现状 | 第14-19页 |
2.1 相关概念及理论 | 第14-15页 |
2.1.1 景观生态学 | 第14-15页 |
2.1.2 反规划 | 第15页 |
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2.3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2.4 存在问题解决办法及发展趋势 | 第17-19页 |
2.4.1 存在的问题 | 第17-18页 |
2.4.2 解决的办法 | 第18页 |
2.4.3 趋势方面研究 | 第18-19页 |
第三章 野趣元素在城市河流廊道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 第19-27页 |
3.1 野趣元素及其营造方式 | 第19-22页 |
3.1.1 野趣的概念 | 第19页 |
3.1.2 野趣元素 | 第19-20页 |
3.1.3 河流廊道的野趣元素 | 第20-21页 |
3.1.4 野趣景观营造方式 | 第21-22页 |
3.1.5 野趣营造不足原因 | 第22页 |
3.2 城市河流廊道的结构及其功能 | 第22-23页 |
3.2.1 城市河流廊道的概念 | 第22页 |
3.2.2 城市河流廊道的结构 | 第22-23页 |
3.2.3 城市河流廊道的功能 | 第23页 |
3.3 设计原则 | 第23-24页 |
3.3.1 以自然为主体 | 第24页 |
3.3.2 以生态为指导 | 第24页 |
3.3.3 以场地为核心 | 第24页 |
3.3.4 以简约经济为目的 | 第24页 |
3.4 设计策略 | 第24-26页 |
3.4.1 野趣元素在城市河流景观中的应用 | 第24-25页 |
3.4.2 野趣元素在城市河流廊道洪泛区景观中的应用 | 第25页 |
3.4.3 野趣元素在城市河流廊道高低边缘区的应用 | 第25-26页 |
3.5 小结 | 第26-27页 |
第四章 案例分析 | 第27-37页 |
4.1 迁安三里河廊道项目 | 第27-29页 |
4.1.1 项目概况 | 第27-28页 |
4.1.2 项目分析 | 第28页 |
4.1.3 可借鉴内容 | 第28-29页 |
4.2 宁波生态走廊 | 第29-31页 |
4.2.1 项目概况 | 第29页 |
4.2.2 项目分析 | 第29-30页 |
4.2.3 可借鉴内容 | 第30-31页 |
4.3 斯坦福市弥尔河公园和绿色廊道 | 第31-33页 |
4.3.1 项目概况 | 第31页 |
4.3.2 项目分析 | 第31-33页 |
4.3.3 可借鉴内容 | 第33页 |
4.4 纽约高线公园 | 第33-34页 |
4.4.1 项目概况 | 第33页 |
4.4.2 项目分析 | 第33-34页 |
4.4.3 可借鉴内容 | 第34页 |
4.5 洛阳隋唐城遗址植物园野趣水景园 | 第34-36页 |
4.5.1 项目概况 | 第34页 |
4.5.2 项目分析 | 第34-35页 |
4.5.3 可借鉴内容 | 第35-36页 |
4.6 案例总结 | 第36-37页 |
第五章 单县东舜河河流廊道设计 | 第37-64页 |
5.1 现状分析内容 | 第37-46页 |
5.1.1 单县地域资料分析 | 第37-40页 |
5.1.2 周边环境分析 | 第40-41页 |
5.1.3 上位规划 | 第41-42页 |
5.1.4 现状与生态因子分析 | 第42-44页 |
5.1.5 区位价值 | 第44-45页 |
5.1.6 SWOT分析 | 第45-46页 |
5.2 设计目标及构思 | 第46-48页 |
5.2.1 设计目标 | 第46页 |
5.2.2 设计原则 | 第46页 |
5.2.3 设计定位 | 第46-47页 |
5.2.4 设计理念 | 第47页 |
5.2.5 设计策略 | 第47-48页 |
5.2.6 设计目的与愿景 | 第48页 |
5.3 总体设计 | 第48-52页 |
5.3.1 空间结构设计 | 第48页 |
5.3.2 景观分区设计 | 第48-49页 |
5.3.3 功能分区设计 | 第49-50页 |
5.3.4 道路交通设计 | 第50-51页 |
5.3.5 生活景观 | 第51-52页 |
5.4 主要节点设计 | 第52-57页 |
5.4.1 生态文化园区 | 第52-54页 |
5.4.2 湿地景观园区 | 第54-55页 |
5.4.3 休闲农业园区 | 第55-57页 |
5.5 专项设计 | 第57-63页 |
5.5.1 生态设计 | 第57-60页 |
5.5.2 种植设计 | 第60-61页 |
5.5.3 交通系统 | 第61-62页 |
5.5.4 游憩体验设计 | 第62-63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结论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附录A:苗木表 | 第70-72页 |
附录B:设计展板 | 第72-74页 |
作者简介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