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引言 | 第10页 |
1.2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3 可持续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3 存在问题及发展动态分析 | 第15-16页 |
1.4 研究方案及方法 | 第16-17页 |
1.4.1 研究方案 | 第16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5 研究主要内容和创新点 | 第17-18页 |
1.5.1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1.5.2 论文创新点 | 第17页 |
1.5.3 论文组织结构 | 第17-18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 | 第18-30页 |
2.1 可持续发展综述 | 第18-20页 |
2.1.1 可持续的基本概念及理念发展 | 第18-19页 |
2.1.2 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方面 | 第19-20页 |
2.1.3 可持续发展属性 | 第20页 |
2.2 产品服务系统综述 | 第20-22页 |
2.2.1 产品服务系统概念介绍 | 第20-21页 |
2.2.2 产品服务系统分类 | 第21-22页 |
2.2.3 PSS实现过程中阻碍因素 | 第22页 |
2.3 利益相关者综述 | 第22-23页 |
2.4 研究方法与理论介绍 | 第23-30页 |
2.4.1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 第23-24页 |
2.4.2 需求进化定律 | 第24-25页 |
2.4.3 理想化水平 | 第25-26页 |
2.4.4 物质-场模型 | 第26-27页 |
2.4.5 标准解 | 第27-28页 |
2.4.6 服务蓝图 | 第28-30页 |
第三章 产品服务系统中利益相关者的确定方法研究 | 第30-46页 |
3.1 引言 | 第30页 |
3.2 利益相关者理论与产品服务系统的结合 | 第30-33页 |
3.2.1 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三个阶段 | 第30-31页 |
3.2.2 利益相关者地位的演化 | 第31-32页 |
3.2.3 多利益相关者范畴的演化 | 第32页 |
3.2.4 产品服务系统中的利益相关者 | 第32-33页 |
3.2.5 多利益相关者三个维度 | 第33页 |
3.3 产品服务系统中利益相关者确定 | 第33-45页 |
3.3.1 产品生命周期维度利益相关者确定 | 第34-42页 |
3.3.1.1 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要素提取 | 第34-35页 |
3.3.1.2 要素分类与筛选 | 第35-36页 |
3.3.1.3 产品生命周期维度多利益相关者确定模型 | 第36-42页 |
3.3.2 产品使用过程中利益相关者确定 | 第42-45页 |
3.3.2.1 确定需求 | 第43页 |
3.3.2.2 建立需求响应链 | 第43-44页 |
3.3.2.3 最终决策 | 第44-45页 |
3.3.3 产品环境中的利益相关者的确定 | 第4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四章 多利益相关者融合及产品服务系统建立 | 第46-62页 |
4.1 引言 | 第46页 |
4.2 多利益相关者融合模型建立及融合过程设计 | 第46-55页 |
4.2.1 系统进化路线 | 第46-47页 |
4.2.2 利益相关者物质-场分析 | 第47-49页 |
4.2.3 应用标准解,建立新的物质-场融合模型 | 第49-52页 |
4.2.4 融合模型的分类选择 | 第52页 |
4.2.5 多利益相关者融合过程设计分析 | 第52-54页 |
4.2.6 多利益相关者融合设计流程 | 第54-55页 |
4.3 多利益相关者融合驱动的物质产品设计 | 第55-58页 |
4.3.1 多利益相关者融合驱动的产品设计与普通的产品设计区别 | 第55页 |
4.3.2 多利益相关者融合驱动的产品设计的设计要点 | 第55-58页 |
4.3.2.1 初步融合阶段 | 第55-58页 |
4.3.2.2 进一步融合阶段 | 第58页 |
4.3.2.3 最终融合阶段 | 第58页 |
4.4 产品服务系统建立流程 | 第58-6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五章 大众汽车租赁服务系统的建立 | 第62-80页 |
5.1 引言 | 第62页 |
5.2 前期调研 | 第62-65页 |
5.2.1 生产者调研 | 第62-64页 |
5.2.2 客户调研 | 第64页 |
5.2.3 环境调研 | 第64-65页 |
5.2.4 产品调研 | 第65页 |
5.3 多利益相关者确定 | 第65-71页 |
5.3.1 产品生命周期维度的利益相关者的确定 | 第65-67页 |
5.3.2 产品使用过程中的利益相关者的确定 | 第67-71页 |
5.3.3 环境维度的利益相关者的确定 | 第71页 |
5.4 多利益相关者的融合 | 第71-77页 |
5.4.1 利益相关者物质-场模型分析 | 第71-72页 |
5.4.2 利益相关者的物质融合 | 第72-73页 |
5.4.3 利益相关者的服务融合 | 第73-74页 |
5.4.4 利益相关者的信息融合 | 第74页 |
5.4.5 利益相关者的资金融合 | 第74-75页 |
5.4.6 大众汽车租赁服务系统多利益相关者系统图 | 第75-77页 |
5.5 租赁服务系统中的汽车产品改进设计 | 第77-79页 |
5.5.1 基于可持续的改进 | 第77页 |
5.5.2 基于消费模式改变的改进 | 第77-79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0-82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80-81页 |
6.2 展望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8页 |
附录A | 第88-90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第90-92页 |
致谢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