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0-11页 |
英文摘要 | 第11-12页 |
1 前言 | 第13-23页 |
1.1 苏云金芽胞杆菌概况 | 第13-14页 |
1.1.1 苏云金芽胞杆菌的介绍 | 第13页 |
1.1.2 苏云金芽胞杆菌的特点 | 第13-14页 |
1.1.3 苏云金芽胞杆菌杀虫晶体蛋白 | 第14页 |
1.2 Bt应用中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 第14页 |
1.3 母细胞裂解关键水解酶及转录因子 | 第14-18页 |
1.3.1 影响母细胞裂解的关键水解酶 | 第14-15页 |
1.3.2 参与母细胞裂解的转录因子 | 第15-18页 |
1.4 芽胞的形成过程以及调控 | 第18-20页 |
1.5 细菌中甘油的利用 | 第20-21页 |
1.5.1 甘油的特点 | 第20页 |
1.5.2 甘油的代谢 | 第20-21页 |
1.6 立题依据和目的与意义 | 第21-23页 |
1.6.1 立题依据 | 第21页 |
1.6.2 目的与意义 | 第21-22页 |
1.6.3 技术路线 | 第22-23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3-34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3-27页 |
2.1.1 菌株与质粒及引物 | 第23-25页 |
2.1.2 酶与生化试剂 | 第25-26页 |
2.1.3 常用溶液与缓冲液 | 第26页 |
2.1.4 培养基与抗生素 | 第26页 |
2.1.5 实验仪器 | 第26-27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7-34页 |
2.2.1 Bt基因组的提取 | 第27-28页 |
2.2.2 目的片段的PCR扩增 | 第28-29页 |
2.2.3 DNA凝胶回收 | 第29页 |
2.2.4 酶切反应 | 第29页 |
2.2.5 连接反应 | 第29页 |
2.2.6 大肠杆菌TG1/ET热激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及转化 | 第29-30页 |
2.2.7 阳性克隆的PCR鉴定 | 第30页 |
2.2.8 E.coli质粒DNA提取 | 第30页 |
2.2.9 同源重组构建突变体 | 第30-31页 |
2.2.10 β-半乳糖苷酶活性检测 | 第31页 |
2.2.11 总RNA的提取 | 第31-32页 |
2.2.12 总RNA提取后的抽滤 | 第32页 |
2.2.13 RT-PCR | 第32-33页 |
2.2.14 芽胞形成率 | 第33页 |
2.2.15 光学显微镜观察 | 第33页 |
2.2.16 甘油的利用分析 | 第33页 |
2.2.17 生长曲线测定 | 第33-34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4-62页 |
3.1候选基因HD73_1186 | 第34-40页 |
3.1.1 候选HD73_1186基因序列分析 | 第34页 |
3.1.2 HD73_1186突变盒的构建 | 第34-37页 |
3.1.3 HD73_1186基因突变载体的构建与鉴定 | 第37-38页 |
3.1.4 HD73_1186基因插入突变的验证 | 第38页 |
3.1.5 转录因子HD73_1186不调控cwlC基因的转录 | 第38-40页 |
3.2 HD73_1186操纵子的RT-PCR分析 | 第40页 |
3.3 HD73_1186基因簇的表达调控 | 第40-43页 |
3.3.1 HD73_1186基因启动子表达载体构建 | 第40-41页 |
3.3.2 HD73_1186基因启动子不受HD73_1186基因控制 | 第41-42页 |
3.3.3 HD73_1187基因启动子的调控分析 | 第42-43页 |
3.4 HD73_1186插入突变表型分析 | 第43-46页 |
3.4.1 HD(?1186)突变体形态学观察 | 第43-44页 |
3.4.2 HD(?1186)生长曲线的测定 | 第44页 |
3.4.3 HD(?1186)突变体芽胞形成率的测定 | 第44-45页 |
3.4.4 HD(?1186)突变体的甘油利用 | 第45-46页 |
3.5候选基因HD73_1919 | 第46-51页 |
3.5.1 候选HD73_1919基因序列分析 | 第46-47页 |
3.5.2 HD73_1919突变盒的构建 | 第47-49页 |
3.5.3 HD73_1919基因突变载体的构建与鉴定 | 第49-50页 |
3.5.4 HD73_1919基因插入突变的验证 | 第50-51页 |
3.5.5 转录因子HD73_1919不调控cwlC基因的转录 | 第51页 |
3.6 HD73_1919插入突变表型分析 | 第51-53页 |
3.6.1 HD(?1919)突变体形态学观察 | 第51-52页 |
3.6.2 HD(?1919)生长曲线的测定 | 第52-53页 |
3.7候选基因HD73_2081 | 第53-57页 |
3.7.1 候选HD73_2081基因序列分析 | 第53页 |
3.7.2 HD73_2081突变盒的构建 | 第53-56页 |
3.7.3 HD73_2081基因突变载体的构建与鉴定 | 第56页 |
3.7.4 HD73_2081基因插入突变的验证 | 第56-57页 |
3.8候选基因HD73_0806 | 第57-61页 |
3.8.1 候选HD73_0806基因序列分析 | 第57页 |
3.8.2 HD73_0806突变盒的构建 | 第57-60页 |
3.8.3 HD73_0806基因突变载体的构建与鉴定 | 第60-61页 |
3.9 cwlC基因启动子受SpoIIID控制 | 第61-62页 |
4 讨论 | 第62-70页 |
4.1 HD73_1186分析 | 第62-64页 |
4.2 HD73_1919分析 | 第64-66页 |
4.3 HD73_0806分析 | 第66页 |
4.4 HD73_2081分析 | 第66-69页 |
4.5 cwlC基因启动子受SpoIIID控制 | 第69-70页 |
5 结论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84页 |
附录 | 第84-8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