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主要符号表 | 第8-12页 |
1.绪论 | 第12-24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2-17页 |
1.1.1 干燥地区住宅建筑空调形式 | 第14-17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 | 第17-20页 |
1.2.1 国内外蒸发冷却空调技术在住宅建筑的应用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1.2.2 蒸发冷却空调技术的应用发展动态 | 第19-20页 |
1.3 课题的提出及来源 | 第20-21页 |
1.3.1 课题提出 | 第20-21页 |
1.3.2 课题来源 | 第21页 |
1.4 课题的研究目的、理论意义及实际应用价值 | 第21-22页 |
1.4.1 课题的研究目的 | 第21页 |
1.4.2 课题的理论意义 | 第21页 |
1.4.3 课题的实际应用价值 | 第21-22页 |
1.5 课题的主要内容及创新点 | 第22-24页 |
1.5.1 课题的主要内容 | 第22页 |
1.5.2 课题的创新点 | 第22-23页 |
1.5.3 课题的研究方法 | 第23-24页 |
2.直接蒸发冷却空调在住宅建筑的应用设计 | 第24-31页 |
2.1 学生宿舍基本概况 | 第24-25页 |
2.1.1 西安某大学3号楼545宿舍位置情况 | 第24页 |
2.1.2 西安某大学3号楼545宿舍结构情况 | 第24-25页 |
2.2 负荷计算 | 第25-26页 |
2.2.1 冷负荷计算结果汇总 | 第25页 |
2.2.2 湿负荷计算 | 第25-26页 |
2.3 送风量计算 | 第26-27页 |
2.3.1 确定夏季室外计算参数 | 第26页 |
2.3.2 确定出风口送风温度 | 第26页 |
2.3.3 确定冷负荷、湿负荷 | 第26页 |
2.3.4 计算送风量 | 第26-27页 |
2.3.5 排风量校核 | 第27页 |
2.4 蒸发式空调器可使用小时数分析 | 第27-29页 |
2.4.1 蒸发式空调器夏季室内和送风状态点参数设计 | 第27-28页 |
2.4.2 气象参数 | 第28页 |
2.4.3 蒸发式空调器可使用小时数计算 | 第28-29页 |
2.5 小结 | 第29-31页 |
3.直接蒸发冷却空调在住宅建筑的实际应用测试与分析 | 第31-47页 |
3.1 直接蒸发冷却空调器实际安装应用测试情况 | 第31-36页 |
3.1.1 安装直接蒸发冷却空调器基本情况 | 第31页 |
3.1.2 温湿度相关参数的测试情况 | 第31-35页 |
3.1.3 耗电量的测试情况 | 第35页 |
3.1.4 噪音的测试情况 | 第35-36页 |
3.1.5 室内颗粒物浓度的测试情况 | 第36页 |
3.2 直接蒸发冷却空调器在住宅建筑的应用效果问卷调查 | 第36-39页 |
3.2.1 宿舍内人员对应用蒸发式空调器后的室内感受 | 第36-38页 |
3.2.2 主观评价的差异问题 | 第38-39页 |
3.3 直接蒸发冷却空调在住宅建筑的应用热舒适性评价分析 | 第39-44页 |
3.3.1 PMV-PPD指标 | 第39-40页 |
3.3.2 利用PMV-PPD指标研究宿舍内适宜的温湿度范围 | 第40-41页 |
3.3.3 使用蒸发冷却空调的学生宿舍PMV值、PPD值探讨 | 第41-43页 |
3.3.4 小结 | 第43-44页 |
3.4 直接蒸发冷却空调在住宅建筑的应用经济性、环境效益以及气流组织理论分析 | 第44-46页 |
3.4.1 经济性分析 | 第44-45页 |
3.4.2 环境效益分析 | 第45页 |
3.4.3 宿舍内气流组织理论分析 | 第45-46页 |
3.5 小结 | 第46-47页 |
4.露点间接蒸发冷却空调技术在干燥地区住宅建筑的应用实验分析 | 第47-57页 |
4.1 复合式露点间接蒸发冷却空调机组概况 | 第48-49页 |
4.2 复合式露点间接蒸发冷却空调机组测试 | 第49-53页 |
4.2.1 测试准备 | 第49页 |
4.2.2 测试内容 | 第49-53页 |
4.3 测试结果分析 | 第53-55页 |
4.3.1 湿球效率最高参数 | 第53-54页 |
4.3.2 降温幅度最大参数 | 第54页 |
4.3.3 进风口干湿球温差与湿球效率、降温幅度的关系分析 | 第54-55页 |
4.4 小结 | 第55-57页 |
5.露点间接蒸发冷却空调机组在干燥地区不同城市住宅建筑的应用效果和可使用小时数分析 | 第57-60页 |
5.1 露点间接蒸发冷却空调机组在干燥地区不同城市住宅建筑的应用效果研究 | 第57-58页 |
5.2 露点间接蒸发冷却空调机组在干燥地区不同城市住宅建筑可使用小时数研究 | 第58-59页 |
5.3 小结 | 第59-60页 |
6.结论与展望 | 第60-63页 |
6.1 课题结论 | 第60-61页 |
6.2 课题展望 | 第61页 |
6.3 课题不足之处 | 第61-62页 |
6.4 今后研究方向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7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奖项及证书 | 第70-8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82-8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授权的专利目录 | 第83-87页 |
部分专利证书 | 第87-8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主要学术会议目录 | 第88-89页 |
致谢 | 第89-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