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3页 |
1.1 有机污染物的处理技术 | 第13-14页 |
1.1.1 吸附法 | 第13页 |
1.1.2 絮凝沉降法 | 第13-14页 |
1.1.3 微生物法 | 第14页 |
1.2 半导体光催化 | 第14-16页 |
1.2.1 半导体光催化技术的发展 | 第14-15页 |
1.2.2 半导体光催化作用机理 | 第15-16页 |
1.3 光催化技术的应用 | 第16-18页 |
1.3.1 抗菌 | 第16页 |
1.3.2 水处理 | 第16-17页 |
1.3.3 分解水制氢 | 第17页 |
1.3.4 净化空气 | 第17页 |
1.3.5 太阳能电池 | 第17-18页 |
1.4 光催化材料改性方法 | 第18-19页 |
1.4.1 离子掺杂 | 第18页 |
1.4.2 贵金属表面沉积 | 第18页 |
1.4.3 半导体耦合 | 第18-19页 |
1.4.4 光敏化 | 第19页 |
1.5 半导体光催化材料 | 第19-21页 |
1.5.1 SrTiO_3光催化材料 | 第19-20页 |
1.5.2 CdSnO_3·3H_2O光催化材料 | 第20页 |
1.5.3 AgCl光催化材料 | 第20-21页 |
1.6 本课题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21-23页 |
1.6.1 课题研究目的 | 第21页 |
1.6.2 课题研究内容 | 第21-23页 |
第2章 实验分析方法 | 第23-30页 |
2.1 实验试剂 | 第23页 |
2.2 实验仪器 | 第23-24页 |
2.3 样品表征 | 第24-26页 |
2.3.1 X射线衍射 | 第24页 |
2.3.2 扫描电子显微镜 | 第24-25页 |
2.3.3 透射电子显微镜 | 第25页 |
2.3.4 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 | 第25页 |
2.3.5 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 | 第25页 |
2.3.6 X射线光电子能谱 | 第25-26页 |
2.3.7 红外光谱 | 第26页 |
2.4 目标污染物的理化性质 | 第26-28页 |
2.4.1 罗丹明B、甲基橙、亚甲基蓝 | 第26-27页 |
2.4.2 苯酚、双酚A | 第27页 |
2.4.3 四环素、盐酸土霉素 | 第27-28页 |
2.5 光催化剂活性评价实验 | 第28页 |
2.6 光催化反应机理讨论实验 | 第28-30页 |
2.6.1 活性自由基测定实验 | 第28-29页 |
2.6.2 光致发光光谱 | 第29-30页 |
第3章 Ag/AgCl/SrTiO_3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研究 | 第30-45页 |
3.1 Ag/AgCl/SrTiO_3光催化剂的制备 | 第30-31页 |
3.1.1 SrTiO_3基体材料制备 | 第30-31页 |
3.1.2 Ag/AgCl/SrTiO_3复合材料制备 | 第31页 |
3.2 结果与讨论 | 第31-37页 |
3.2.1 XRD分析 | 第31-32页 |
3.2.2 SEM分析 | 第32-33页 |
3.2.3 TEM和HRTEM分析 | 第33-34页 |
3.2.4 UV-VisDRS分析 | 第34-35页 |
3.2.5 XPS分析 | 第35-36页 |
3.2.6 FTIR分析 | 第36-37页 |
3.3 Ag/AgCl/SrTiO_3光催化活性研究 | 第37-40页 |
3.3.1 Ag/AgCl/SrTiO_3光催化降解RhB | 第37-38页 |
3.3.2 Ag/AgCl/SrTiO_3光催化降解MO和MB | 第38-39页 |
3.3.3 Ag/AgCl/SrTiO_3光催化降解苯酚和BPA | 第39-40页 |
3.4 Ag/AgCl/SrTiO_3(21.6%)可循环性研究 | 第40-41页 |
3.5 Ag/AgCl/SrTiO_3(21.6%)光催化反应机理讨论 | 第41-43页 |
3.5.1 活性基团测定分析 | 第41页 |
3.5.2 PL分析 | 第41-42页 |
3.5.3 能带位置分析 | 第42页 |
3.5.4 光催化机理分析 | 第42-43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第4章 Ag/AgCl/CdSnO_3·3H_2O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研究 | 第45-58页 |
4.1 Ag/AgCl/CdSnO_3·3H_2O光催化剂的制备 | 第45-46页 |
4.1.1 CdSnO_3·3H_2O基体材料制备 | 第45-46页 |
4.1.2 Ag/AgCl/CdSnO_3·3H_2O复合材料制备 | 第46页 |
4.2 结果与讨论 | 第46-51页 |
4.2.1 XRD分析 | 第46-47页 |
4.2.2 TEM、HRTEM和EDX分析 | 第47-48页 |
4.2.3 UV-VisDRS分析 | 第48-49页 |
4.2.4 XPS分析 | 第49-50页 |
4.2.5 FTIR分析 | 第50-51页 |
4.3 Ag/AgCl/CdSnO_3·3H_2O光催化活性研究 | 第51-53页 |
4.3.1 Ag/AgCl/CdSnO_3·3H_2O光催化降解MO | 第51-53页 |
4.3.2 Ag/AgCl/CdSnO_3·3H_2O光催化降解TC和OTC-HCl | 第53页 |
4.4 5-Ag/AgCl/CdSnO_3·3H_2O可循环性研究 | 第53-54页 |
4.5 5-Ag/AgCl/CdSnO_3·3H_2O光催化反应机理讨论 | 第54-57页 |
4.5.1 活性基团测定分析 | 第54-55页 |
4.5.2 PL分析 | 第55-56页 |
4.5.3 能带位置分析 | 第56页 |
4.5.4 光催化机理分析 | 第56-57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结论 | 第58-60页 |
展望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70页 |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