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论文--蓄电池论文

应用于锂/钠离子电池的钼基负极材料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12-56页
    1.1 引言第12-13页
    1.2 锂离子电池简介第13-21页
        1.2.1 锂离子电池的发展历史及工作原理第13-14页
        1.2.2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研究进展第14-18页
        1.2.3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研究进展第18-21页
    1.3 钠离子电池(SIBs)第21-27页
        1.3.1 钠离子电池的发展历史及基本工作原理第21-22页
        1.3.2 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研究进展第22-24页
        1.3.3 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研究进展第24-27页
    1.4 钼基化合物作为负极材料的储锂/储钠研究第27-43页
        1.4.1 钼基化合物储锂研究进展第27-37页
        1.4.2 钼基化合物储钠研究进展第37-43页
    1.5 本论文的选题背景和研究内容第43-46页
    参考文献第46-56页
第2章 分散在三维石墨烯气凝胶中碳包覆MoO_2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中的应用第56-70页
    2.1 引言第56-57页
    2.2 实验部分第57-58页
        2.2.1 样品的制备第57页
        2.2.2 样品表征测试第57-58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58-66页
    2.4 本章小结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70页
第3章 生长在石墨烯上含氧缺陷的花状MoO_2的储锂性能及储锂机制研究第70-86页
    3.1 引言第70-71页
    3.2 实验部分第71-72页
        3.2.1 样品的制备第71页
        3.2.2 表征手段第71-72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72-80页
    3.4 本章小结第80-81页
    参考文献第81-86页
第4章 MoSe_2@N掺杂碳半开口状空心结构:合成及其在钠离子电池负极中的应用第86-102页
    4.1 引言第86-87页
    4.2 实验部分第87-88页
        4.2.1 MoSe_2负载在氮掺杂碳片上的半开口状空心球样品的制备第87页
        4.2.2 样品表征手段第87-88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88-97页
    4.4 本章小结第97-98页
    参考文献第98-102页
第5章 W掺杂MoSe_2@C空心纳米球的合成及其储锂性能研究第102-114页
    5.1 引言第102-103页
    5.2 实验部分第103-104页
        5.2.1 样品制备方法第103页
        5.2.2 样品的表征手段第103-104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104-109页
    5.4 本章小结第109-111页
    参考文献第111-114页
第6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第114-118页
    6.1 全文总结第114-115页
    6.2 后续研究工作展望第115-116页
    参考文献第116-118页
附录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18-120页
致谢第120页

论文共12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民众认知与响应地震灾害的区域和文化差异--以2010玉树地震青海灾区和2008汶川地震陕西灾区为例
下一篇:绵羊及其野生近源种X染色体遗传变异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