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理扩展模式及节理岩体边坡破坏机理研究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第1章 前言 | 第13-23页 |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20页 |
1.2.1 节理的扩展机制 | 第14-18页 |
1.2.2 节理岩体的破坏模式 | 第18-20页 |
1.3 本文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20-23页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1.3.2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 第21页 |
1.3.3 主要研究成果及创新点 | 第21-23页 |
第2章 节理扩展的力学机制 | 第23-48页 |
2.1 节理端部应力场 | 第23-25页 |
2.2 节理的扩展准则 | 第25-29页 |
2.3 节理端部塑性区计算 | 第29-36页 |
2.3.1 节理端部塑性区计算 | 第30-32页 |
2.3.2 复合应力下塑性区计算 | 第32-36页 |
2.4 节理扩展的路径分析 | 第36-47页 |
2.4.1 基于应力的扩展路径分析 | 第36-41页 |
2.4.2 基于塑性区的扩展路径分析 | 第41-47页 |
2.5 小结 | 第47-48页 |
第3章 节理扩展模式的试验研究 | 第48-99页 |
3.1 基于应力分布的节理组合模式讨论 | 第48-62页 |
3.1.1 节理应力场的分布规律 | 第48-50页 |
3.1.2 节理应力场分区 | 第50-55页 |
3.1.3 基于应力分区的节理组合模式讨论 | 第55-62页 |
3.2 模型试验的基本概况 | 第62-64页 |
3.3 节理扩展的基本模式 | 第64-73页 |
3.3.1 节理的扩展过程与模式 | 第64-71页 |
3.3.2 节理扩展过程的应力分析 | 第71-73页 |
3.4 双节理的扩展与贯通模式 | 第73-91页 |
3.4.1 双节理的扩展与贯通模式 | 第73-82页 |
3.4.2 节理扩展与贯通过程应力分析 | 第82-91页 |
3.5 对裂纹体系扩展与贯通的讨论分析 | 第91-98页 |
3.6 小结 | 第98-99页 |
第4章 节理岩体扩展模式的结构效应 | 第99-118页 |
4.1 模型的设计 | 第99-101页 |
4.2 节理岩体的扩展模式 | 第101-110页 |
4.3 节理岩体扩展的位移演化 | 第110-115页 |
4.4 节理岩体扩展的结构效应 | 第115-117页 |
4.5 小结 | 第117-118页 |
第5章 基于流场理论节理岩体破坏路径的等效计算 | 第118-143页 |
5.1 流场的基本理论 | 第118-124页 |
5.1.1 流场理论的连续方程 | 第118-119页 |
5.1.2 速度势函数与流函数 | 第119-120页 |
5.1.3 复位势和复速度 | 第120-121页 |
5.1.4 流场的绕流 | 第121-124页 |
5.2 基于流场理论的岩体应力等效分析 | 第124-129页 |
5.2.1 岩体应力的流场等效分析 | 第124-125页 |
5.2.2 岩体应力的流场计算 | 第125-129页 |
5.3 基于流场理论的岩体破坏路径分析 | 第129-142页 |
5.3.1 双节理岩体破裂路径的流场分析 | 第130-134页 |
5.3.2 多节理岩体破裂路径的流场分析 | 第134-142页 |
5.4 小结 | 第142-143页 |
第6章 节理岩体边坡破坏机理研究 | 第143-204页 |
6.1 边坡工程地质条件及结构面发育特征 | 第143-162页 |
6.1.1 边坡工程地质条件 | 第143-149页 |
6.1.2 边坡结构面发育特征 | 第149-162页 |
6.2 节理岩体破坏模式的结构效应 | 第162-178页 |
6.2.1 基于典型分类体系的岩体结构分类 | 第162-163页 |
6.2.2 节理岩体的扩展模式的结构效应 | 第163-173页 |
6.2.3 基于节理扩展模式的岩体评价体系 | 第173-178页 |
6.3 基于节理扩展模式的边坡岩体结构分区 | 第178-186页 |
6.3.1 边坡岩体结构分区 | 第178-181页 |
6.3.2 基于破坏模式的边坡结构分区 | 第181-186页 |
6.4 边坡破裂模式 | 第186-200页 |
6.4.1 基于边坡结构分区的边坡破裂模式 | 第186-190页 |
6.4.2 基于结构面网络模拟的边坡破裂模式 | 第190-200页 |
6.5 基于流场的边坡破裂路径 | 第200-203页 |
6.6 小结 | 第203-204页 |
结论 | 第204-206页 |
致谢 | 第206-207页 |
参考文献 | 第207-21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第21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