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导论 | 第10-16页 |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研究背景 | 第10页 |
2.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1.青年民警职业发展相关文献综述 | 第11-12页 |
2.监狱青年民警职业发展相关文献综述 | 第12-13页 |
3.小结 | 第13页 |
(三)研究内容与文章结构 | 第13-14页 |
1.研究内容 | 第13页 |
2.文章结构 | 第13-14页 |
(四)研究资料与研究方法 | 第14页 |
1.资料类型 | 第14页 |
2.研究方法 | 第14页 |
(五)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 第14-16页 |
一、核心概念、使用理论与分析框架 | 第16-25页 |
(一)核心概念 | 第16-19页 |
1.职业发展 | 第16页 |
2.监狱 | 第16-17页 |
3.监狱人民警察 | 第17-18页 |
4.青年民警 | 第18页 |
5.监狱青年民警 | 第18-19页 |
(二)职业发展理论 | 第19-23页 |
1.国外职业发展理论 | 第19-22页 |
2.国内职业发展理论 | 第22-23页 |
(三)分析框架 | 第23-25页 |
二、S监狱在青年民警职业发展过程中的有效举措 | 第25-29页 |
(一)打造新警实训基地,引导青年民警端正职业动机 | 第25页 |
(二)开展分类实训,优化青年民警警力资源 | 第25-26页 |
(三)建立轮岗考核制度,提升青年民警素质能力 | 第26-27页 |
(四)健全激励保障制度,强化青年民警职业动力 | 第27页 |
(五)坚持“能上能下”机制,拓宽青年民警职业发展空间 | 第27-29页 |
三、S监狱现阶段青年民警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 第29-36页 |
(一)思想教育尚未有效提升职业认同感 | 第30-31页 |
(二)各项培训仍不能实现警务实战岗位匹配 | 第31-33页 |
(三)考核制度无法客观衡量工作能力 | 第33-34页 |
(四)激励机制不足以大幅提升工作绩效 | 第34-35页 |
(五)发展渠道不够满足职业发展期待 | 第35-36页 |
四、S监狱现阶段青年民警职业发展问题产生的原因 | 第36-40页 |
(一)初任实训不平衡 | 第36页 |
(二)分类实训不够实用 | 第36-37页 |
(三)轮岗考核缺乏自主性 | 第37页 |
(四)激励机制设置不够健全 | 第37-38页 |
(五)发展渠道狭窄单一 | 第38-40页 |
五、国内外青年民警职业发展典型案例及启示 | 第40-48页 |
(一)日本监狱青年刑务官职业发展现状 | 第40-42页 |
1.系统的机构设置 | 第40-41页 |
2.完善的培训体系 | 第41页 |
3.较高的薪资待遇 | 第41-42页 |
4.活跃的文化氛围 | 第42页 |
(二)香港监狱青年惩教人员职业发展现状 | 第42-43页 |
1.稳定的职系设置:强化发展 | 第42-43页 |
2.成熟的竞争机制:量化管理 | 第43页 |
3.均衡的养廉制度:高薪严管 | 第43页 |
(三)上海市监狱青年民警职业发展现状 | 第43-45页 |
1.突出绩效导向,引导监狱青年民警实现“我的未来我做主” | 第44页 |
2.突出能力核心,引领促进监狱青年民警自主学习和终身教育 | 第44-45页 |
3.突出价值引领,实现监狱青年民警职业认同和社会认可“双提升” | 第45页 |
(四)山东省监狱青年民警职业发展现状 | 第45-47页 |
1.教管结合,帮助监狱青年民警在职业发展初级阶段成长进步。 | 第46页 |
2.广开渠道,引导监狱青年民警在职业发展中提升素能 | 第46页 |
3.因势利导,协助监狱青年民警在职业发展中干事创业 | 第46-47页 |
(五)国内外监狱青年民警职业发展的有效举措与启示 | 第47-48页 |
六、监狱青年民警职业发展机制完善对策 | 第48-54页 |
(一)严把警队“入口”,强化初任培训 | 第48-49页 |
(二)加强分类管理,注重实战和引导 | 第49-51页 |
(三)健全轮岗制度,增强职业发展主动性 | 第51-52页 |
(四)完善激励机制,提高职业认同感 | 第52-53页 |
(五)拓宽发展渠道,促进职业发展 | 第53-54页 |
结论与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附录 问卷样卷 | 第59-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