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民事诉讼法论文

民事举证时限制度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绪论第9-10页
1 举证时限制度的基本理论第10-18页
    1.1 举证时限制度的内涵与性质第10-12页
        1.1.1 举证时限制度的内涵第10-11页
        1.1.2 举证时限制度的性质分析第11-12页
    1.2 举证时限制度蕴含的诉讼原则第12-14页
        1.2.1 平等原则第12-13页
        1.2.2 诉讼效率原则第13页
        1.2.3 诚实信用原则第13-14页
    1.3 举证时限制度设立的必要性第14-15页
        1.3.1 彰显程序公正第14页
        1.3.2 保障程序安定第14-15页
        1.3.3 提高办案效率节约司法成本第15页
    1.4 举证时限制度的价值追求第15-18页
        1.4.1 客观真实与法律真实之平衡器第15-16页
        1.4.2 实体正义与程序正义之调节仪第16-18页
2 举证时限制度的域外考察第18-25页
    2.1 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的举证时限制度第18-22页
        2.1.1 大陆法系的举证时限制度第18-21页
        2.1.2 英美法系的举证时限制度第21-22页
    2.2 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举证时限制度的比较分析第22-24页
        2.2.1 两大法系的举证时限制度各具特色第22-23页
        2.2.2 两大法系的举证时限制度存在共鸣第23-24页
    2.3 域外考察举证时限制度对我国的意义和启示第24-25页
        2.3.1 域外考察举证时限制度对我国的意义第24页
        2.3.2 域外考察举证时限制度对我国的启示第24-25页
3 我国举证时限制度存在的问题第25-30页
    3.1 我国举证时限制度存在的立法问题第25-28页
        3.1.1 立法上带有“重实体轻程序”的浓重色彩第25页
        3.1.2 缺乏与举证时限制度相配套的制度第25-27页
        3.1.3 对逾期举证后果的救济程序未作法律规定第27页
        3.1.4 缺乏对当事人取证权的保障第27-28页
    3.2 我国举证时限制度存在的司法难题第28-30页
        3.2.1 法官面对“证据偷袭”束手无策第28页
        3.2.2 法官裁量失权有待规制第28-29页
        3.2.3 当事人缺乏对举证时限的法律认知第29-30页
4 完善我国举证时限制度的建议第30-38页
    4.1 完善我国举证时限制度的立法建议第30-35页
        4.1.1 以“程序并重于实体”的理念完善立法内容第30页
        4.1.2 建立健全相关的配套制度第30-33页
        4.1.3 创造性地设立逾期举证后果救济程序第33-34页
        4.1.4 提高当事人的举证能力第34-35页
    4.2 完善我国举证时限制度的司法建议第35-38页
        4.2.1 依法适用证据失权制度第35页
        4.2.2 有效地规制法官的自由裁量权第35-37页
        4.2.3 加强当事人对举证时限的法律认知第37-38页
结语第38-39页
参考文献第39-41页
致谢第41-42页

论文共4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民事执行中“执转破”法律问题研究
下一篇:论我国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益诉讼制度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