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民事诉讼法论文

民事执行中“执转破”法律问题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绪论第8-11页
1 民事执行中的“执转破”制度概述第11-16页
    1.1 “执转破”的含义第11页
    1.2 “执转破”的适用条件第11-12页
    1.3 “执转破”制度的现实需求第12-16页
        1.3.1 “执转破”有助于推进执行程序解决“执行难”问题第12-14页
        1.3.2 “执转破”有助于通过破产程序实现市场出清第14-16页
2 我国“执转破”的立法现状及问题第16-23页
    2.1 我国“执转破”的立法现状第16-17页
    2.2 我国“执转破”存在的问题第17-23页
        2.2.1 申请合意难以达成第17-19页
        2.2.2 适用主体有限第19-20页
        2.2.3 破产原因难以界定第20页
        2.2.4 “执转破”适用规定不明晰导致效率低下第20-23页
3 域外关于“执转破”的立法及对我国的启示第23-29页
    3.1 域外关于“执转破”的立法第23-24页
        3.1.1 我国台湾地区第23页
        3.1.2 日本第23-24页
        3.1.3 德国第24页
        3.1.4 法国第24页
    3.2 域外关于“执转破”制度立法对我国的启示第24-29页
        3.2.1 申请主义的破产启动方式存在制度障碍第24-26页
        3.2.2 有必要构建职权主义“执转破”第26-29页
4 构建职权主义“执转破”制度第29-39页
    4.1 职权主义“执转破”制度的条件第29-31页
        4.1.1 主体条件第29页
        4.1.2 原因条件第29-30页
        4.1.3 意思表示条件第30-31页
    4.2 职权主义“执转破”制度的管辖第31-32页
    4.3 职权主义“执转破”制度的具体程序第32-37页
        4.3.1 职权主义“执转破”的启动程序第32-33页
        4.3.2 职权主义“执转破”的移送程序第33-34页
        4.3.3 职权主义“执转破”的审查处理程序第34-37页
    4.4 相关当事人的权利救济第37-39页
        4.4.1 复议申请权第37-38页
        4.4.2 听证第38-39页
结束语第39-40页
参考文献第40-44页
致谢第44-45页

论文共4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程序制度构建
下一篇:民事举证时限制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