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11-18页 |
0.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0.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0.3 文献综述 | 第12-16页 |
0.3.1 国外关于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供给的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0.3.2 国内关于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供给的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0.4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0.4.1 文献研究法 | 第16页 |
0.4.2 访谈法 | 第16页 |
0.4.3 调查问卷法 | 第16页 |
0.5 创新点 | 第16-18页 |
1 相关概念及理论阐述 | 第18-24页 |
1.1 相关概念 | 第18-20页 |
1.1.1 公共物品 | 第18-19页 |
1.1.2 公共基础设施 | 第19页 |
1.1.3 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 | 第19-20页 |
1.2 网络化治理理论 | 第20-24页 |
1.2.1 网络设计 | 第21-22页 |
1.2.2 连接的纽带 | 第22页 |
1.2.3 网络与责任困境 | 第22-23页 |
1.2.4 网络化治理能力建设 | 第23-24页 |
2 山东省J县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供给现状及问题 | 第24-32页 |
2.1 J县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供给现状 | 第24-26页 |
2.2 J县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供给存在的问题 | 第26-32页 |
2.2.1 J县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供给数量和种类不足 | 第26-28页 |
2.2.2 J县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供给质量差和供给效率低 | 第28-29页 |
2.2.3 J县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供给与需求不协调 | 第29-31页 |
2.2.4 J县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地区间供给差异较大 | 第31-32页 |
3 山东省J县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供给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2-39页 |
3.1 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供给中“网络”设计不完善 | 第32-34页 |
3.1.1 供给目标不一致 | 第32页 |
3.1.2 供给模式和主体单一 | 第32-33页 |
3.1.3 缺乏对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供给价值的认识 | 第33-34页 |
3.2 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供给中沟通和协调管理不足 | 第34-36页 |
3.2.1 沟通渠道不畅 | 第34页 |
3.2.2 管理协调机制不健全 | 第34-35页 |
3.2.3 供给主体间缺乏信任 | 第35-36页 |
3.3 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供给中责任、激励和监督缺位 | 第36-37页 |
3.3.1 供给主体责任不明确 | 第36页 |
3.3.2 政府激励和监管机制不健全 | 第36-37页 |
3.4 基层网络化治理能力不足 | 第37-39页 |
3.4.1 基层政府财政供给和网络化治理能力不足 | 第37-38页 |
3.4.2 农村社区和居民参与治理能力不足 | 第38-39页 |
4 提升山东省J县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供给水平的对策探讨 | 第39-46页 |
4.1 构建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供给新格局 | 第39-41页 |
4.1.1 明确公益性供给目标 | 第39页 |
4.1.2 优化供给模式和选择正确的伙伴 | 第39-40页 |
4.1.3 正确对待对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供给价值 | 第40-41页 |
4.2 建立供给网络连接的纽带 | 第41-43页 |
4.2.1 拓展网络化沟通渠道 | 第41页 |
4.2.2 完善协调管理机制 | 第41-42页 |
4.2.3 构建长效的信任合作机制 | 第42-43页 |
4.3 建立和完善明确的责任、激励和监督机制 | 第43-44页 |
4.3.1 明确政府的主体作用与责任 | 第43页 |
4.3.2 建立健全激励和监管机制 | 第43-44页 |
4.4 提高基层网络化治理能力 | 第44-46页 |
4.4.1 加强基层政府财政供给和网络治理能力建设 | 第44-45页 |
4.4.2 通过宣传教育和培训提升农村居民参与治理能力 | 第45-46页 |
结语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附录 | 第50-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