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文学理论论文

高友工“抒情传统”论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绪论第8-11页
1 高友工“抒情传统”的美学理论第11-20页
    1.1 分析哲学语境下“经验之知”与文学批评的合法性第11-16页
        1.1.1 “经验之知”的理论辩护第11-14页
        1.1.2 “文学研究”与“文学批评”的区分第14-16页
    1.2 “经验”与“美感经验”的理论阐释第16-20页
        1.2.1 “经验”的定义与结构第16-18页
        1.2.2 “美感经验”的再阐释第18-20页
2 高友工“抒情美典”的建构与“抒情传统”的历时性流变第20-33页
    2.1 高友工“抒情美典”的理论建构与古典艺术“抒情传统”的取向第21-24页
        2.1.1 高友工“抒情美典”的理论建构第21-23页
        2.1.2 中国古典艺术的“抒情传统”取向第23-24页
    2.2 抒情传统的萌芽期:先秦乐论第24-26页
    2.3 抒情传统的奠基期:魏晋文论第26-28页
    2.4 抒情传统的实践期:唐代律诗及草书美典第28-31页
    2.5 抒情传统的综合期:五代及宋的绘画美典合流第31-33页
3 高友工“抒情传统”论的律诗批评第33-41页
    3.1 中国语言文字与诗歌批评的特殊性第33-37页
    3.2 律诗“潜在的美学”探究第37-41页
结束语第41-43页
参考文献第43-47页
致谢第47-48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第48-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威廉斯的文化唯物主义批评--以《乡村与城市》为中心
下一篇:柏格森的喜剧审美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