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高分子化学(高聚物)论文

聚丙烯酰胺的合成与絮凝性能研究

中文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2页
    1.1 絮凝剂第11-16页
        1.1.1 絮凝剂概述第11页
        1.1.2 絮凝剂的分类第11-15页
        1.1.3 絮凝剂的絮凝原理第15-16页
        1.1.4 我国絮凝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第16页
    1.2 聚丙烯酰胺的分类第16-17页
        1.2.1 非离子型聚丙烯酰胺第16-17页
        1.2.2 离子型聚丙烯酰胺第17页
    1.3 聚丙烯酰胺的几种主要制备方法第17-20页
        1.3.1 水溶液聚合第17-18页
        1.3.2 反相乳液聚合第18页
        1.3.3 反相微乳液聚合第18-19页
        1.3.4 反相悬浮聚合第19页
        1.3.5 沉淀聚合法第19-20页
        1.3.6 辐射聚合法第20页
    1.4 聚丙烯酰胺的市场需求第20-21页
    1.5 本课题的立题思想和研究意义第21页
    1.6 本论文所做的工作第21-22页
第二章 两性型聚丙烯酰胺反相乳液的合成第22-36页
    2.1 引言第22页
    2.2 合成机理第22-24页
        2.2.1 链引发第23-24页
        2.2.2 链增长第24页
        2.2.3 链转移第24页
        2.2.4 链终止第24页
    2.3 实验部分第24-25页
        2.3.1 实验药品第24-25页
        2.3.2 实验仪器第25页
    2.4 实验步骤第25-26页
        2.4.1 实验一: 两性型聚丙烯酰胺反相乳液的合成第26页
        2.4.2 实验二: 聚合物粉末的制备第26页
    2.5 表征与测试第26-27页
        2.5.1 红外测试第26页
        2.5.2 热重测试第26页
        2.5.3 特性粘度的测定第26-27页
        2.5.4 单体转化率的测定第27页
    2.6 结果与讨论第27-35页
        2.6.1 红外分析第27-28页
        2.6.2 热重分析第28-29页
        2.6.3 反应温度对特性粘度及单体转化率的影响第29-30页
        2.6.4 引发剂用量对特性粘度及单体转化率的影响第30-31页
        2.6.5 乳化剂用量对特性粘度及单体转化率的影响第31-32页
        2.6.6 HLB值对特性粘度及单体转化率的影响第32-33页
        2.6.7 油水比对特性粘度及单体转化率的影响第33页
        2.6.8 丙烯酰胺用量对特性粘度及单体转化率的影响第33-34页
        2.6.9 反应时间对特性粘度及单体转化率的影响第34-35页
    2.7 本章小结第35-36页
第三章 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反相乳液的合成第36-43页
    3.1 引言第36页
    3.2 合成机理第36-37页
        3.2.1 链引发第36-37页
        3.2.2 链增长第37页
        3.2.3 链转移第37页
        3.2.4 链终止第37页
    3.3 实验部分第37-38页
        3.3.1 实验药品第37-38页
        3.3.2 实验仪器第38页
    3.4 实验步骤第38-39页
        3.4.1 实验一: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反相乳液的合成第38页
        3.4.2 实验二:聚合物粉末的制备第38-39页
    3.5 表征与测试第39页
        3.5.1 红外测试第39页
        3.5.2 热重测试第39页
        3.5.3 特性粘度的测定第39页
    3.6 结果与讨论第39-42页
        3.6.1 红外分析第39页
        3.6.2 热重分析第39-40页
        3.6.3 阳离子单体种类对特性粘度的影响第40-41页
        3.6.4 单体用量对特性粘度的影响第41页
        3.6.5 单体比例对特性粘度的影响第41-42页
        3.6.6 引发剂的选择及用量对特性粘度的影响第42页
    3.7 本章小结第42-43页
第四章 聚丙烯酰胺粉末絮凝性能的研究第43-57页
    4.1 引言第43-44页
    4.2 实验部分第44页
        4.2.1 实验药品第44页
        4.2.2 实验仪器第44页
    4.3 实验测试中所用到的矿浆性质测试第44-45页
        4.3.1 矿浆含水率的测定第44-45页
        4.3.2 矿浆pH值的测定第45页
    4.4 聚丙烯酰胺样品溶液的配制第45页
    4.5 矿浆絮凝脱水性能参数的测试方法第45页
        4.5.1 沉降污泥体积的测定第45页
        4.5.2 浊度的测定第45页
        4.5.3 泥饼含水率的测定第45页
    4.6 两性型聚丙烯酰胺用于矿浆的絮凝脱水效果的结果与讨论第45-51页
        4.6.1 实验所用矿浆的性质第45-46页
        4.6.2 AmPAM分子量对矿浆絮凝效果的影响第46-47页
        4.6.3 AmPAM投药量对矿浆絮凝脱水效果的影响第47-49页
        4.6.4 矿浆水体pH值对AmPAM絮凝脱水效果的影响第49-51页
    4.7 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用于矿浆的絮凝脱水效果的结果与讨论第51-56页
        4.7.1 CPAM分子量对矿浆絮凝效果的影响第51-52页
        4.7.2 CPAM投药量对矿浆絮凝脱水效果的影响第52-54页
        4.7.3 矿浆水体pH值对CPAM絮凝脱水效果的影响第54-56页
    4.8 本章小结第56-57页
全文总结及展望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3页
附录 本人在硕士期间研究成果第63-64页
致谢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多元回归分析的房地产市场预测模型的设计与实现
下一篇:混合约束条件下的异构MPSoC软硬件划分算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