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料热再生设备第二烘干筒设计仿真分析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课题的工程背景及意义 | 第11-13页 |
1.2 沥青混凝土热再生技术概述 | 第13-15页 |
1.3 烘干筒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4 课题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第二章 沥青混凝土热再生技术研究 | 第19-31页 |
2.1 沥青混凝土老化和再生理论 | 第19-22页 |
2.1.1 沥青混凝土老化机理 | 第19-21页 |
2.1.2 沥青再生原理 | 第21-22页 |
2.1.3 沥青混凝土再生理论 | 第22页 |
2.2 沥青混凝土热再生设备 | 第22-25页 |
2.2.1 沥青混凝土热再生设备概述 | 第22-25页 |
2.2.2 废旧沥青料再生工艺流程 | 第25页 |
2.3 第二烘干筒介绍 | 第25-30页 |
2.3.1 第二烘干筒结构组成 | 第25-26页 |
2.3.2 第二烘干筒的叶片分析 | 第26-3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三章 第二烘干筒的设计计算及热效率分析 | 第31-47页 |
3.1 烘干过程中关键参数的计算 | 第31-40页 |
3.1.1 燃料燃烧特性计算 | 第31-33页 |
3.1.2 废旧沥青混凝土蒸发水蒸气量 | 第33-34页 |
3.1.3 重油完全燃烧烟气温度计算 | 第34-35页 |
3.1.4 废旧沥青混凝土组配平衡计算 | 第35-37页 |
3.1.5 烘干筒耗热量计算 | 第37-40页 |
3.1.6 重油消耗量计算 | 第40页 |
3.2 第二烘干筒结构参数计算 | 第40-45页 |
3.2.1 第二烘干筒直径计算 | 第40-41页 |
3.2.2 第二烘干筒各工艺段长度计算 | 第41-43页 |
3.2.3 第二烘干筒转速计算 | 第43-44页 |
3.2.4 第二烘干筒的壁厚 | 第44-45页 |
3.3 第二烘干筒热效率的计算 | 第4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第四章 第二烘干筒的传热建模与仿真分析 | 第47-62页 |
4.1 FLUENT仿真技术分析 | 第47-49页 |
4.1.1 数值仿真技术 | 第47-48页 |
4.1.2 FLUENT软件介绍 | 第48-49页 |
4.2 流体运动质量控制方程 | 第49-51页 |
4.3 第二烘干筒传热建模 | 第51-56页 |
4.3.1 建立几何模型 | 第51-52页 |
4.3.2 划分网格 | 第52-53页 |
4.3.3 FLUENT参数设置 | 第53-56页 |
4.4 第二烘干筒数值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56-60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第五章 第二烘干筒的现场试验研究 | 第62-68页 |
5.1 试验内容 | 第62页 |
5.2 试验样机 | 第62-63页 |
5.3 试验方案 | 第63-65页 |
5.3.1 试验项目 | 第63页 |
5.3.2 试验条件与试验工况 | 第63页 |
5.3.3 试验仪器 | 第63-64页 |
5.3.4 试验方法 | 第64-65页 |
5.3.5 试验现场基本情况 | 第65页 |
5.4 结果分析 | 第65-67页 |
5.4.1 试验结果 | 第65-66页 |
5.4.2 试验结果和仿真结果对比分析 | 第66-67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68-70页 |
总结 | 第68-69页 |
展望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