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1 引言 | 第9-22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10页 |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0-18页 |
·收益质量的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财务报告舞弊的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收益质量与财务报告舞弊的相关性 | 第17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的不足以及发展趋势 | 第17-18页 |
·本文研究的内容与框架结构 | 第18-20页 |
·本文研究的内容 | 第18-19页 |
·本文的框架结构 | 第19-20页 |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 第20-22页 |
·本文的创新点 | 第20页 |
·本文研究的不足 | 第20-22页 |
2 收益质量与财务报告舞弊相关概念分析 | 第22-28页 |
·收益质量相关概念界定 | 第22-25页 |
·财务报告舞弊相关概念界定 | 第25-26页 |
·舞弊定义 | 第25-26页 |
·财务报告舞弊定义 | 第26页 |
·上市公司收益质量与财务报告舞弊的关系 | 第26-28页 |
3 我国上市公司收益质量评价模型 | 第28-34页 |
·收益质量特征评价指标 | 第28-32页 |
·真实性 | 第29页 |
·现金保障性 | 第29-30页 |
·持续性 | 第30-31页 |
·稳定性 | 第31页 |
·安全性 | 第31-32页 |
·收益质量评价模型各指标的权数确定 | 第32-33页 |
·收益质量计算模型 | 第33-34页 |
4 收益质量与财务报告舞弊相关性实证检验 | 第34-58页 |
·前提假设和样本选择 | 第34-37页 |
·实证分析 | 第37-56页 |
·以样本平均值作为评价标准 | 第40-48页 |
·以样本最高值作为评价标准 | 第48-56页 |
·总结 | 第56-58页 |
5 有效利用收益质量来识别与治理财务报告舞弊的建议 | 第58-63页 |
·监管机构层面 | 第58-60页 |
·证监会等监管机构加大收益质量概念普及与研究 | 第58页 |
·证监会等监管机构利用收益质量来管理上市公司 | 第58-59页 |
·证监会等监管机构根据收益质量有针对性调查财务报告舞弊 | 第59-60页 |
·证监会等监管机构应加大对财务报告舞弊上市公司的处罚力度 | 第60页 |
·投资者、债权人及其他报表使用者层面 | 第60-61页 |
·投资者、债权人及其他报表使用者决策前分析收益质量 | 第60页 |
·投资者、债权人及其他报表使用者利用收益质量为监管机构寻找舞弊线索 | 第60-61页 |
·注册会计师层面 | 第61-63页 |
·注册会计师审计前识别财务报告舞弊风险 | 第61页 |
·注册会计师利用收益质量识别特殊舞弊风险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后记 | 第67-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