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桥涵工程论文--各种桥梁论文--桥梁:按结构分论文--刚构桥论文

连续刚构桥基于合理成桥状态预应力钢束配束方法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9页
    1.1 连续刚构桥发展概况第11-13页
    1.2 连续刚构桥的受力特点第13-14页
    1.3 连续刚构桥的发展方向第14页
    1.4 连续刚构桥合理成桥状态研究内容与意义第14-15页
    1.5 连续刚构桥基于合理成桥状态配束研究现状第15-16页
    1.6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6-17页
    1.7 小结第17-19页
第二章 合理成桥状态内力分析与预应力设计方法第19-33页
    2.1 预应力连续刚构桥常见设计方法第19-22页
        2.1.1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传统设计方法第19页
        2.1.2 恒载零弯矩设计理论第19-20页
        2.1.3 最小弯曲能量法第20-22页
    2.2 基于合理成桥内力状态配束方法第22-27页
        2.2.1 荷载平衡原理第22-24页
        2.2.2 连续刚构桥的合理成桥状态第24-27页
    2.3 悬臂束与合龙束对成桥受力的影响第27-31页
        2.3.1 悬臂束产生的弯矩第28-29页
        2.3.2 跨中合龙束产生的弯矩第29-30页
        2.3.3 边跨合龙束产生的弯矩第30-31页
    2.4 成桥合理内力状态钢束设计第31页
    2.5 小结第31-33页
第三章 基于合理成桥状态预应力钢束设计第33-55页
    3.1 依托工程简介第33-37页
        3.1.1 项目概况第33页
        3.1.2 材料及尺寸第33-35页
        3.1.3 预应力钢束第35页
        3.1.4 悬浇箱梁施工过程第35页
        3.1.5 有限元模型建立第35-37页
    3.2 成桥状态内力分析第37-42页
        3.2.1 恒载作用效应第37-38页
        3.2.2 活载作用效应第38-39页
        3.2.3 温度作用效应第39-40页
        3.2.4 其它荷载效应第40页
        3.2.5 MIDAS/CIVIL中合理成桥状态预应力弯矩第40-41页
        3.2.6 MIDAS/CIVIL中合理成桥状态弯矩第41-42页
    3.3 基于合理成桥状态配筋设计第42-52页
        3.3.1 荷载效应平衡系数取值第42-43页
        3.3.2 截面合理弯矩计算第43-47页
        3.3.3 合龙束次应力效应分析第47-50页
        3.3.4 预应力筋的定量设计方法第50-52页
    3.4 实际配束用量分析第52-53页
        3.4.1 与原设计配束对比第52-53页
        3.4.2 与原设计成桥弯矩对比第53页
    3.5 小结第53-55页
第四章 连续刚构桥合龙束对跨中应力与位移的影响第55-65页
    4.1 引言第55页
    4.2 跨中底板束的合理布置长度第55-59页
        4.2.1 不同长度底板束引起位移的比较第55-56页
        4.2.2 底板束布置的最优理论长度第56-58页
        4.2.3 MIDAS/CIVIL中底板束的最优长度分析第58-59页
    4.3 跨中底板束的合理张拉时间第59-61页
        4.3.1 底板束张拉时间与跨中应力的关系第59-60页
        4.3.2 底板束张拉时间与跨中位移的关系第60-61页
    4.4 跨中底板束的合理张拉数量第61-62页
        4.4.1 跨中位移与底板束张拉数量的关系第61-62页
        4.4.2 关于跨中底板束张拉数量的讨论第62页
    4.5 边跨合龙束对跨中位移的影响第62-63页
    4.6 小结第63-65页
结论与展望第65-69页
    结论第65-66页
    展望第66-69页
参考文献第69-73页
致谢第73-75页
附录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混凝土箱梁桥多滑道顶推受力特性及应用研究
下一篇:疲劳荷载作用下混凝土中氯离子渗透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