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型转台抗碰撞能力及结构减重优化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1 绪论 | 第9-21页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发展与现状 | 第10-16页 |
1.2.1 转台研究的发展 | 第10-12页 |
1.2.2 转台研究的现状 | 第12-16页 |
1.3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6-17页 |
1.3.1 转台的结构研究 | 第16页 |
1.3.2 可靠性和稳定性研究 | 第16-17页 |
1.3.3 高精度轴系的研究 | 第17页 |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7-21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7-20页 |
1.4.3 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2 转台承载及抗碰撞能力的分析 | 第21-40页 |
2.1 转台已知条件与优化要求 | 第21-22页 |
2.1.1 材料属性 | 第21页 |
2.1.2 设计要求 | 第21-22页 |
2.1.3 装配关系 | 第22页 |
2.1.4 零件尺寸特点 | 第22页 |
2.1.5 转台优化要求 | 第22页 |
2.2 转台模型的建立与承载能力分析 | 第22-29页 |
2.2.1 本文使用的量纲系统 | 第22-23页 |
2.2.2 转台模型的建立 | 第23页 |
2.2.3 转台模型承载能力的分析过程 | 第23-25页 |
2.2.4 分析点的选择 | 第25-26页 |
2.2.5 转台的承载能力分析 | 第26-28页 |
2.2.6 转台分析点的同位移应力分析 | 第28-29页 |
2.3 转台抗碰撞承载能力的分析 | 第29-37页 |
2.3.1 军用工程背景 | 第29-30页 |
2.3.2 静态分析撞击力作用于转台前方 | 第30-31页 |
2.3.3 静态分析撞击力作用于转台后方 | 第31-33页 |
2.3.4 车载转台碰撞动力学仿真分析 | 第33-34页 |
2.3.5 车载转台碰撞回弹及坐标系找正 | 第34-37页 |
2.4 复杂模型的网格划分方法 | 第37-39页 |
2.4.1 复杂模型网格划分步骤 | 第37-38页 |
2.4.2 带圆角加强筋的网格划分 | 第38页 |
2.4.3 交汇面带多圆角的网格划分 | 第38-39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3 转台侧面结构减重的分析 | 第40-61页 |
3.1 转台两侧面承载能力的分析 | 第40-45页 |
3.1.1 侧面结构减重的分析意义 | 第40-41页 |
3.1.2 转台两侧面的模型 | 第41-42页 |
3.1.3 两侧面的有限元分析 | 第42-43页 |
3.1.4 两侧面的分析结果 | 第43-44页 |
3.1.5 两侧面分析点的同位移应力分析 | 第44-45页 |
3.2 两侧面变减重深度的承载能力分析 | 第45-50页 |
3.2.1 单孔侧面变减重深度的分析 | 第46-48页 |
3.2.2 双孔侧面变减重深度的分析 | 第48-50页 |
3.3 两侧面变加强筋宽度的承载能力分析 | 第50-53页 |
3.3.1 单孔侧面变加强筋宽度的分析 | 第50-52页 |
3.3.2 双孔侧面变加强筋宽度的分析 | 第52-53页 |
3.4 两侧面变加强筋顶部圆角半径的承载能力分析 | 第53-55页 |
3.4.1 单孔侧面变加强筋顶部圆角半径的分析 | 第53-55页 |
3.4.2 双孔侧面变加强筋顶部圆角半径的分析 | 第55页 |
3.5 单孔侧面的碰撞模拟分析 | 第55-58页 |
3.6 双孔侧面的碰撞模拟分析 | 第58-60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4 转台底面结构减重的分析 | 第61-71页 |
4.1 转台底面承载能力的分析 | 第61-66页 |
4.1.1 底面结构减重的分析意义 | 第61-62页 |
4.1.2 转台底面的模型 | 第62页 |
4.1.3 底面的有限元分析 | 第62-63页 |
4.1.4 底面的分析结果 | 第63-64页 |
4.1.5 底面的同位移应力分析 | 第64-66页 |
4.2 底面变截面尺寸参数的承载能力分析 | 第66-68页 |
4.2.1 底面变减重深度的分析 | 第66-68页 |
4.2.2 底面其它参数的讨论 | 第68页 |
4.3 底面的碰撞模拟分析 | 第68-7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5 优化转台承载及抗碰撞能力的分析 | 第71-78页 |
5.1 根据各部件减重优化结论建立优化转台模型 | 第71-72页 |
5.1.1 各个部件的减重优化结果 | 第71页 |
5.1.2 建立优化转台的模型 | 第71-72页 |
5.2 优化转台1承载能力的分析 | 第72-75页 |
5.2.1 参数的设置 | 第72页 |
5.2.2 优化转台1的有限元分析结果 | 第72-74页 |
5.2.3 优化转台1分析点的同位移应力分析 | 第74-75页 |
5.3 优化转台2抗碰撞承载能力的分析 | 第75-77页 |
5.3.1 优化转台2的碰撞模拟分析 | 第75-76页 |
5.3.2 优化转台2分析点的三向位移和回弹分析 | 第76-77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78-79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78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