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通信论文--电声技术和语音信号处理论文--语音信号处理论文

基于稀疏表示与联合字典学习的语音增强

中文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3页
    1.1 语音增强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第9-10页
    1.2 语音增强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第10-11页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和结构第11-13页
第二章 语音增强与稀疏表示第13-32页
    2.1 引言第13页
    2.2 语音增强基础第13-19页
        2.2.1 语音与噪声特性分析第13-15页
        2.2.2 语音质量评价方法第15-19页
    2.3 传统的语音增强算法第19-25页
        2.3.1 谱减法第20-22页
        2.3.2 维纳滤波法第22-23页
        2.3.3 最小均方误差估计法第23-25页
    2.4 稀疏表示第25-31页
        2.4.1 BP算法第26页
        2.4.2 MP算法第26-27页
        2.4.3 OMP算法第27-29页
        2.4.4 LARC算法第29-31页
    2.5 本章小结第31-32页
第三章 字典构造与性能分析第32-44页
    3.1 引言第32页
    3.2 字典构造方法第32-37页
        3.2.1 固定字典第32-34页
        3.2.2 学习字典第34-37页
    3.3 字典性能分析第37-43页
        3.3.1 字典学习算法性能对比第37-39页
        3.3.2 固定字典与学习字典的性能对比第39-43页
    3.4 本章小结第43-44页
第四章 改进的区分性联合字典语音增强第44-62页
    4.1 引言第44页
    4.2 信号模型第44-45页
    4.3 联合字典语音增强第45-51页
        4.3.1 字典学习与语音增强阶段第46-48页
        4.3.2 实验仿真第48-51页
    4.4 相干性阈值设置第51页
    4.5 区分性联合字典语音增强第51-57页
        4.5.1 区分性字典学习方法第52-56页
        4.5.2 基于区分性字典学习的语音增强第56-57页
    4.6 区分性联合字典语音增强性能分析第57-60页
        4.6.1 实验准备第57-58页
        4.6.2 字典间互相干性的验证第58-59页
        4.6.3 语音增强性能第59-60页
    4.7 本章小结第60-62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62-64页
    5.1 本文的主要工作第62-63页
    5.2 进一步的研究方向第63-64页
参考文献第64-7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第70-71页
致谢第71-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单光子探测技术全光纤式浊度检测系统的研究
下一篇:基于STM32的三轴磁通门磁强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