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4页 |
1.1 课题背景 | 第12-13页 |
1.2 钛资源概况 | 第13-16页 |
1.2.1 世界钛矿分布状况 | 第13-14页 |
1.2.2 我国的钛资源 | 第14-16页 |
1.3 钛工业概况 | 第16-18页 |
1.4 人造金红石研究现状 | 第18-21页 |
1.4.1 盐酸浸出法 | 第18-19页 |
1.4.2 稀硫酸浸出法 | 第19-20页 |
1.4.3 还原锈蚀法 | 第20-21页 |
1.4.4 选择性氯化法 | 第21页 |
1.5 电炉熔炼钛渣概况 | 第21-22页 |
1.6 课题研究的意义及内容 | 第22-24页 |
第2章 钛渣的性质研究 | 第24-32页 |
2.1 引言 | 第24页 |
2.2 钛渣的物化分析 | 第24-26页 |
2.2.1 熔分渣的物化分析 | 第25页 |
2.2.2 高钛渣的物化分析 | 第25-26页 |
2.3 电炉钛渣工艺矿物学研究 | 第26-30页 |
2.3.1 钛渣的物相结构分析 | 第26-27页 |
2.3.2 钛渣中各矿物的嵌布特征 | 第27-30页 |
2.4 本章总结 | 第30-32页 |
第3章 钛渣钠化焙烧试验研究 | 第32-50页 |
3.1 引言 | 第32页 |
3.2 钠化焙烧热力学 | 第32-34页 |
3.3 实验部分 | 第34-35页 |
3.3.1 实验原料及主要设备 | 第34-35页 |
3.3.2 实验方法 | 第35页 |
3.4 钛渣钠化焙烧产物物相变化的影响 | 第35-42页 |
3.4.1 改性前后钛渣的物相变化 | 第35-39页 |
3.4.2 不同焙烧温度下钛渣的物相变化 | 第39-42页 |
3.5 焙烧条件对金红石富集效果的影响 | 第42-47页 |
3.5.1 碱渣比对钛渣的TiO_2的品位及回收率的影响 | 第42-44页 |
3.5.2 焙烧时间对钛渣的TiO_2的品位及回收率的影响 | 第44-46页 |
3.5.3 焙烧温度对钛渣的TiO_2的品位及回收率的影响 | 第46-47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7-50页 |
第4章 钛渣酸浸除杂研究 | 第50-68页 |
4.1 引言 | 第50页 |
4.2 酸浸理论研究 | 第50-51页 |
4.3 酸浸实验研究 | 第51-52页 |
4.3.1 实验原料 | 第51页 |
4.3.2 实验方法 | 第51-52页 |
4.4 酸浸对钛渣TiO_2品位及回收率的影响 | 第52-57页 |
4.4.1 酸浸浓度对钛渣TiO_2品位及回收率的影响 | 第52-54页 |
4.4.2 酸浸时间对钛渣TiO_2品位及回收率的影响 | 第54-55页 |
4.4.3 酸浸温度对钛渣TiO_2品位及回收率的影响 | 第55-57页 |
4.5 酸浸对杂质溶出行为的影响 | 第57-66页 |
4.5.1 酸浸浓度对杂质溶出行为的影响 | 第57-61页 |
4.5.2 酸浸时间对杂质溶出行为的影响 | 第61-63页 |
4.5.3 酸浸温度对杂质溶出行为的影响 | 第63-66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第5章 钛渣碱浸除杂研究 | 第68-78页 |
5.1 引言 | 第68页 |
5.2 实验研究 | 第68-69页 |
5.3 实验部分 | 第69-71页 |
5.3.1 实验原料 | 第69-71页 |
5.3.2 实验方法 | 第71页 |
5.4 碱浸脱硅铝的研究 | 第71-76页 |
5.4.1 碱浸浓度的影响 | 第71-73页 |
5.4.2 碱浸温度的影响 | 第73-75页 |
5.4.3 碱浸时间的影响 | 第75-76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6-78页 |
第6章 结论 | 第78-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4页 |
致谢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