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频数据的中国黄金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实证研究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9-28页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9-21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9-2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20-2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1-25页 |
1.2.1 国外相关研究 | 第21-22页 |
1.2.2 国内相关研究 | 第22-25页 |
1.2.3 研究综述小结 | 第25页 |
1.3 研究内容及安排 | 第25-27页 |
1.3.1 研究内容以及结构安排 | 第25-26页 |
1.3.2 技术路线图 | 第26-27页 |
1.3.3 研究方法 | 第27页 |
1.3.4 创新点 | 第27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2章 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的理论分析 | 第28-35页 |
2.1 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含义 | 第28-29页 |
2.1.1 价格发现的含义 | 第28页 |
2.1.2 黄金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的含义 | 第28-29页 |
2.2 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的机理分析 | 第29-33页 |
2.2.1 持有成本理论 | 第29-30页 |
2.2.2 仓储价格理论 | 第30-32页 |
2.2.3 理性预期理论 | 第32-33页 |
2.3 期货市场运行的制度基础 | 第33-34页 |
2.3.1 期货合约标准化制度 | 第33页 |
2.3.2 保证金制度 | 第33页 |
2.3.3 卖空机制 | 第33页 |
2.3.4 对冲机制 | 第33-3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3章 期货市场价格发现的实证研究模型 | 第35-42页 |
3.1 基于价格反映信息速度的实证研究模型 | 第35-39页 |
3.1.1 协整理论概述 | 第35-37页 |
3.1.2 向量误差修正模型 | 第37-38页 |
3.1.3 格兰杰因果检验 | 第38页 |
3.1.4 脉冲响应函数 | 第38-39页 |
3.1.5 方差分解 | 第39页 |
3.2 基于信息融入比率的研究模型 | 第39-40页 |
3.3 分位数回归 | 第40-4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4章 中国黄金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实证研究 | 第42-54页 |
4.1 数据选取与描述性统计 | 第42-44页 |
4.1.1 数据的选取 | 第42-43页 |
4.1.2 描述性统计 | 第43-44页 |
4.2 对信息反应速度的实证分析 | 第44-52页 |
4.2.1 协整检验 | 第44-48页 |
4.2.2 向量误差修正模型 | 第48-49页 |
4.2.3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 第49-50页 |
4.2.4 脉冲响应分析 | 第50-51页 |
4.2.5 方差分解分析 | 第51-52页 |
4.3 信息融入比率的度量分析 | 第52页 |
4.4 分位数回归分析 | 第52-5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5章 政策建议 | 第54-57页 |
5.1 黄金期货市场视角分析 | 第54-55页 |
5.1.1 降低仓储成本和持有成本 | 第54页 |
5.1.2 降低保证金率和交易手续费 | 第54页 |
5.1.3 创新交易产品,探索新型交割方式 | 第54-55页 |
5.2 投资者视角分析 | 第55页 |
5.2.1 加大培育个人投资者的力度 | 第55页 |
5.2.2 优化投资者结构 | 第55页 |
5.3 宏观调控视角分析 | 第55-56页 |
5.3.1 加强市场监管,建立健全期货法律制度 | 第55-56页 |
5.3.2 增强在国际黄金市场上的定价权 | 第56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57-59页 |
结论 | 第57页 |
不足与展望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附录 | 第62-65页 |
附录1 广义脉冲响应函数表达式 | 第62-63页 |
附录2 方差分解结果 | 第63-6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