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场并网运行的稳定性研究及优化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3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风力发电应用现状 | 第10页 |
1.3 国内外风力发电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4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第2章 风力发电系统建模 | 第13-24页 |
2.1 引言 | 第13页 |
2.2 风力发电系统的构成及分类 | 第13-14页 |
2.3 风能输出 | 第14-15页 |
2.3.1 风力机输出功率 | 第14-15页 |
2.3.2 风力机功率调节原理 | 第15页 |
2.4 恒速型风电机组的运行特性 | 第15-20页 |
2.4.1 鼠笼式感应风电机组的运行原理 | 第16-18页 |
2.4.2 鼠笼式感应风电机组的风速功率特性 | 第18-20页 |
2.5 变速型风电机组的运行特性 | 第20-23页 |
2.5.1 双馈感应式发电机组的数学模型 | 第20-21页 |
2.5.2 双馈感应式风电机组的功率传输特性 | 第21-23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3章 风电并网稳定性分析 | 第24-29页 |
3.1 引言 | 第24页 |
3.2 电能质量影响 | 第24-26页 |
3.2.1 电压波动和闪变 | 第24-25页 |
3.2.2 谐波污染 | 第25-26页 |
3.2.3 频率偏差问题 | 第26页 |
3.3 稳定性影响 | 第26-27页 |
3.3.1 静态稳定性影响 | 第26页 |
3.3.2 暂态稳定性影响 | 第26-27页 |
3.4 提高风电并网电网稳定性的主要对策 | 第27-28页 |
3.4.1 对电能质量的改善 | 第27页 |
3.4.2 低电压穿越问题的改善 | 第27页 |
3.4.3 电网稳定性的改善 | 第27-2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4章 风电并网系统潮流计算 | 第29-40页 |
4.1 引言 | 第29页 |
4.2 电力系统潮流计算分析 | 第29-30页 |
4.2.1 潮流计算的约束条件 | 第29页 |
4.2.2 电力系统节点分类 | 第29-30页 |
4.3 电力系统潮流计算的一般方法 | 第30-32页 |
4.3.1 牛顿—拉夫逊法 | 第31页 |
4.3.2 PQ分解法 | 第31-32页 |
4.4 风电场模型 | 第32页 |
4.5 风力发电并网系统潮流计算及其分析 | 第32-39页 |
4.5.1 潮流计算节点问题 | 第32-33页 |
4.5.2 双馈异步感应式风力发电机的潮流计算 | 第33-34页 |
4.5.3 风力发电并网系统 | 第34-36页 |
4.5.4 风力发电并网系统潮流计算 | 第36页 |
4.5.5 潮流计算结果及其分析 | 第36-39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5章 风电并网系统优化运行 | 第40-50页 |
5.1 引言 | 第40页 |
5.2 电力系统最优潮流 | 第40-45页 |
5.2.1 最优潮流研究内容 | 第40页 |
5.2.2 最优潮流模型 | 第40-41页 |
5.2.3 最优潮流计算方法 | 第41-45页 |
5.3 含风电场的最优潮流 | 第45-47页 |
5.4 算例分析 | 第47-49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0-51页 |
6.1 结论 | 第50页 |
6.2 展望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作者介绍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