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之讼原告资格的案例分析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引言 | 第8-9页 |
第一章 案件简介及争议焦点 | 第9-10页 |
1.1 案件简介 | 第9页 |
1.2 案件争议焦点 | 第9-10页 |
第二章 本案争议焦点的分析 | 第10-22页 |
2.1 对本案的定性分析 | 第10-13页 |
2.1.1 政府信息公开所保护的法益 | 第10-12页 |
2.1.2 政府信息公开的范围 | 第12-13页 |
2.1.3 本案诉讼行为的定性 | 第13页 |
2.2 本案原告是否适格的判定 | 第13-18页 |
2.2.1 原告资格的理论争议与立法实践 | 第13-14页 |
2.2.2 《条例》有关原告资格的规定 | 第14-17页 |
2.2.3 政府信息公开之诉原告资格的司法回应 | 第17-18页 |
2.3 对“利害关系”的解释基准 | 第18-22页 |
2.3.1 “利害关系”的基本分析 | 第18-19页 |
2.3.2 第三人“利害关系”的分析 | 第19-20页 |
2.3.3 是否必须为“直接利害关系” | 第20-21页 |
2.3.4 吴某是否具有原告资格 | 第21-22页 |
第三章 本案引发的法律问题的思考 | 第22-27页 |
3.1 本案结果的分析 | 第22-23页 |
3.1.1 实体审查与形式审查适用阶段的分析 | 第22页 |
3.1.2 裁定理由的分析 | 第22-23页 |
3.2 解决案件争议的路径选择 | 第23-27页 |
3.2.1 明确规定政府信息公开的基本原则和标准 | 第23-24页 |
3.2.2 增加公民知情权的法律保护 | 第24-25页 |
3.2.3 规范政府信息公开的范围 | 第25-26页 |
3.2.4 减少对信息公开申请人条件的限制 | 第26-27页 |
结语 | 第27-28页 |
参考文献 | 第28-30页 |
致谢 | 第3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