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私合作制下第三方损害的救济途径研究
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导言 | 第9-15页 |
一、研究缘起 | 第9-10页 |
二、研究价值和意义 | 第10-11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五、论文结构 | 第14-15页 |
第一章 公私合作兴起、对行政法治的挑战 | 第15-24页 |
第一节 在实践中展开的公私合作 | 第15-19页 |
一、公私合作的认知 | 第15-17页 |
二、公私合作的动力 | 第17-18页 |
三、公私合作的时代价值 | 第18-19页 |
第二节 公私合作对中国行政法治的挑战 | 第19-24页 |
一、公私合作的潜在风险 | 第19-22页 |
二、公私合作对传统行政法治的挑战 | 第22-24页 |
第二章 公私合作致第三方损害的救济现状 | 第24-33页 |
第一节 公私合作致人损害引发进行公法救济的可行性 | 第24-28页 |
一、公私合作致人损害引发的问题 | 第24-26页 |
二、第三方采用公法救济的可行性 | 第26-28页 |
第二节 我国现行救济制度的不足 | 第28-31页 |
一、救济制度中遗漏救济对象 | 第28-29页 |
二、救济制度中遗漏公法救济 | 第29-31页 |
小结 | 第31-33页 |
第三章 救济制度的完善 | 第33-43页 |
第一节 行政诉讼 | 第34-38页 |
一、第三方间接提起行政诉讼 | 第34-35页 |
二、第三方直接提起行政诉讼 | 第35-38页 |
第二节 行政诉讼中的调解制度 | 第38-40页 |
一、公私合作纠纷适用调解制度的可能性 | 第38-39页 |
二、我国现行调解制度的完善 | 第39-40页 |
第三节 国家赔偿 | 第40-43页 |
总结 | 第43-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附录 | 第48-49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49-50页 |
后记 | 第50-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