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微生物纳米钯的可控制备及其催化难降解污染物还原性能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6-45页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6-17页
        1.1.1 课题研究背景第16页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6-17页
    1.2 纳米钯催化剂研究进展第17-26页
        1.2.1 纳米钯催化剂概述第18页
        1.2.2 纳米钯催化剂的物化合成方法第18-23页
        1.2.3 微生物纳米钯的合成与机制第23-25页
        1.2.4 纳米钯催化剂的表征手段第25-26页
    1.3 导电纳米材料复合纳米钯研究进展第26-30页
        1.3.1 纳米钯/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应用第26-27页
        1.3.2 纳米钯/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应用第27-30页
    1.4 纳米钯催化剂在水环境中的应用第30-37页
        1.4.1 水体中主要污染物的去除与机制第30-34页
        1.4.2 催化剂的活性抑制和污染第34-35页
        1.4.3 钯催化剂在水处理中的技术应用第35-37页
    1.5 微生物纳米钯的应用研究现状第37-43页
        1.5.1 去除环境中的污染物第37-40页
        1.5.2 参与有机化学反应第40页
        1.5.3 微生物纳米钯应用的局限性第40-43页
    1.6 本课题研究内容第43-45页
        1.6.1 课题来源第43页
        1.6.2 本课题研究内容第43页
        1.6.3 本课题技术路线第43-45页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45-61页
    2.1 实验试剂和仪器第45-46页
        2.1.1 实验试剂第45-46页
        2.1.2 实验仪器第46页
    2.2 微生物纳米钯的制备第46-51页
        2.2.1 细菌的纯培养第47-48页
        2.2.2 悬浮态微生物纳米钯的制备第48页
        2.2.3 微生物纳米钯修饰电极的制备第48-49页
        2.2.4 电活性生物膜-纳米钯的原位制备第49-51页
    2.3 导电纳米材料复合微生物纳米钯的制备第51-52页
        2.3.1 氨基化碳纳米管复合微生物纳米钯的制备第51页
        2.3.2 氧化石墨烯的制备第51-52页
        2.3.3 石墨烯复合微生物纳米钯催化剂的制备第52页
    2.4 微生物纳米钯对硝基芳香烃类污染物催化还原性能研究第52-53页
        2.4.1 悬浮态微生物纳米钯对硝基苯和4-氯酚的催化还原测试第52-53页
        2.4.2 碳纳米管复合微生物纳米钯修饰电极催化硝基苯还原作用第53页
        2.4.3 微生物纳米钯修饰电极电催化还原污染物表征第53页
    2.5 催化剂的表征手段第53-58页
        2.5.1 形貌及粒径分布表征第54-57页
        2.5.2 EDS能谱分析第57页
        2.5.3 XRD波谱分析第57页
        2.5.4 XPS分析第57页
        2.5.5 Raman光谱分析第57-58页
    2.6 电化学分析方法第58-59页
        2.6.1 电化学实验装置第58页
        2.6.2 工作电极的制备第58页
        2.6.3 电化学活性面积计算第58页
        2.6.4 催化析氢反应循环伏安分析第58-59页
        2.6.5 催化剂导电性估算第59页
        2.6.6 电化学交流阻抗分析第59页
    2.7 化学分析方法第59-61页
        2.7.1 催化材料中钯元素分析第59页
        2.7.2 硝基苯及其还原产物浓度的测定第59页
        2.7.3 对-氯苯酚及其脱氯产物浓度的测定第59-61页
第3章 微生物纳米钯的可控制备与其催化芳香类污染物还原性能研究第61-76页
    3.1 引言第61页
    3.2 基于不同细胞干重与钯离子浓度比条件下微生物纳米钯的制备第61-65页
        3.2.1 微生物纳米钯的制备第62-63页
        3.2.2 微生物纳米钯的形貌和结构表征第63-65页
        3.2.3 微生物纳米钯的粒径分布表征第65页
    3.3 悬浮态微生物纳米钯催化污染物还原性能研究第65-71页
        3.3.1 悬浮态微生物纳米钯催化硝基苯还原性能第66-68页
        3.3.2 悬浮态微生物纳米钯催化4-氯酚还原脱氯性能第68-70页
        3.3.3 纳米颗粒粒径及分布与悬浮态微生物纳米钯催化性能的关系第70-71页
    3.4 微生物纳米钯催化剂电化学催化污染物还原性能研究第71-75页
        3.4.1 微生物纳米钯电化学催化析氢反应第71-73页
        3.4.2 微生物纳米钯电化学催化硝基苯和4-氯酚的还原性能第73页
        3.4.3 微生物纳米钯催化剂电化学活性面积和导电性分析第73-74页
        3.4.4 纳米颗粒粒径及分布对微生物纳米钯电化学催化性能的影响第74-75页
    3.5 本章小结第75-76页
第4章 导电纳米材料复合微生物纳米钯与催化污染物还原性能研究第76-100页
    4.1 引言第76页
    4.2 碳纳米管复合微生物纳米钯的制备和催化性能研究第76-87页
        4.2.1 碳纳米管复合微生物纳米钯的制备与表征第77-79页
        4.2.2 碳纳米管与微生物纳米钯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活性表征第79-80页
        4.2.3 碳纳米管复合微生物纳米钯对电化学催化析氢的促进作用第80-81页
        4.2.4 碳纳米管复合微生物纳米钯对硝基苯电催化还原的促进作用第81-85页
        4.2.5 利用碳纳米管复合微生物纳米钯提高催化活性的意义第85-87页
    4.3 石墨烯复合微生物纳米钯的制备和催化性能研究第87-98页
        4.3.1 石墨烯复合微生物纳米钯的制备与形貌表征第89-92页
        4.3.2 石墨烯复合微生物纳米钯催化剂的电催化硝基苯还原性能表征第92-95页
        4.3.3 石墨烯复合微生物纳米钯催化剂的导电性分析第95-96页
        4.3.4 石墨烯用于提高微生物纳米钯电催化活性的主要优势分析第96-98页
    4.4 本章小结第98-100页
第5章 电极活性生物膜原位可控制备纳米钯催化体系及其催化还原性能研究第100-132页
    5.1 引言第100页
    5.2 电极活性生物膜原位制备微生物纳米钯催化层第100-115页
        5.2.1 电极活性生物膜的快速形成第100-102页
        5.2.2 电极活性生物膜原位制备微生物纳米钯第102-104页
        5.2.3 微生物纳米钯催化层的结构表征第104-108页
        5.2.4 微生物纳米钯催化层的电催化活性研究第108-113页
        5.2.5 微生物纳米钯催化层的稳定性第113-115页
    5.3 影响电极活性生物膜可控制备纳米钯的关键因素第115-126页
        5.3.1 生物膜厚度对纳米钯合成及电催化活性的影响第116-121页
        5.3.2 金属钯前驱体浓度的影响第121-124页
        5.3.3 生物膜在二价钯盐溶液中暴露时间的影响第124-126页
    5.4 电极活性生物膜合成微生物纳米钯催化活性与结构的关系第126-130页
        5.4.1 微生物纳米钯催化活性与电化学活性面积的关系第126页
        5.4.2 电化学活性面积与单位细胞上钯载量的关系第126-130页
        5.4.3 影响单位细胞钯载量的关键因素分析第130页
    5.5 本章小结第130-132页
结论第132-135页
参考文献第135-154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第154-157页
致谢第157-159页
个人简历第159页

论文共1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空气阴极电絮凝系统优化及对污水中磷的去除效能研究国国家留学基金委―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的资助。在赴美联合培养阶
下一篇:微波辅助制备功能纤维及其对重金属吸附性能与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