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1页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9-12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9-11页 |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 结构抗震理论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 流固耦合理论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4 渡槽结构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第2章 拱式渡槽有限元分析基本理论 | 第21-32页 |
2.1 结构抗震研究理论 | 第21-25页 |
2.1.1 动力学有限元分析理论 | 第21-22页 |
2.1.2 反应谱法基本理论 | 第22-25页 |
2.1.3 时程分析法基本理论 | 第25页 |
2.2 结构内力计算理论 | 第25-27页 |
2.3 混凝土损伤模型 | 第27-29页 |
2.3.1 各向同性损伤模型 | 第27-28页 |
2.3.2 四参数损伤模型 | 第28-29页 |
2.4 流固耦合研究理论 | 第29-31页 |
2.4.1 模型边界条件 | 第29-30页 |
2.4.2 流固耦合系统方程 | 第30-31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3章 拱式渡槽结构有限元建模及静力分析 | 第32-57页 |
3.1 区域及工程概况 | 第32-34页 |
3.1.1 区域概况 | 第32-33页 |
3.1.2 渡槽结构几何尺寸 | 第33-34页 |
3.2 结构力学方法分析研究 | 第34-45页 |
3.2.1 荷载计算 | 第34-35页 |
3.2.2 模型建立 | 第35-36页 |
3.2.3 结果分析 | 第36-45页 |
3.3 有限元方法分析研究 | 第45-55页 |
3.3.1 有限元模型 | 第45页 |
3.3.2 满槽水深下结构稳定分析 | 第45-50页 |
3.3.3 设计水深下结构稳定分析 | 第50-5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第4章 拱式渡槽地震动响应分析 | 第57-77页 |
4.1 有限元动力模型的确定 | 第57-58页 |
4.2 拱式渡槽自振特性分析 | 第58-67页 |
4.2.1 有限元模态分析理论 | 第58-60页 |
4.2.2 模态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60-67页 |
4.3 地震动参数的确定 | 第67-68页 |
4.4 拱式渡槽地震动反应谱分析 | 第68-73页 |
4.4.1 工况一:槽身自重+地震作用 | 第68-69页 |
4.4.2 工况二:满槽水深时水重+槽身自重+地震作用 | 第69-71页 |
4.4.3 工况三:设计水深时水重+槽身自重+地震作用 | 第71-73页 |
4.5 拱式渡槽线性时程分析 | 第73-75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75-77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7-79页 |
5.1 结论 | 第77-78页 |
5.2 展望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4页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