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典型光化学污染过程中长三角地区大气臭氧的污染来源追踪研究
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目录 | 第9-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 O_3研究进展综述 | 第12-16页 |
1.3 研究目的、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第二章 实验设计与实验方法 | 第18-25页 |
2.1 模型的选取与简介 | 第18-21页 |
2.2 O_3源识别技术 | 第21-22页 |
2.3 模型参数设置 | 第22-25页 |
第三章 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 | 第25-31页 |
3.1 长三角地区基本情况 | 第25页 |
3.2 大气多污染物排放清单编制技术 | 第25-26页 |
3.3 长三角地区大气污染物排放情况 | 第26-31页 |
第四章 模型性能评价 | 第31-37页 |
4.1 模型性能评价体系 | 第31-32页 |
4.2 模型验证结果分析 | 第32-36页 |
4.3 小结 | 第36-37页 |
第五章 长三角地区 O_3污染的区域贡献解析 | 第37-48页 |
5.1 长三角地区 O_3区域贡献的空间分布 | 第37-39页 |
5.2 长三角地区 O_3区域贡献的时间变化 | 第39-43页 |
5.3 不同 O_3高污染时段区域来源贡献变化 | 第43-47页 |
5.4 小结 | 第47-48页 |
第六章 长三角地区 O_3污染源贡献解析 | 第48-56页 |
6.1 长三角地区 O_3源贡献的空间分布 | 第48-50页 |
6.2 长三角地区 O_3源贡献的时间变化 | 第50-53页 |
6.3 不同 O_3高污染时段污染源贡献变化 | 第53-55页 |
6.4 小结 | 第55-56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6-58页 |
7.1 主要结论 | 第56-57页 |
7.2 展望与建议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6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