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业通用技术与设备论文--工业设计论文--产品设计论文

数字电视一体机造型设计与外壳结构设计优化分析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5页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第10-12页
        1.1.1 一体机简介第10页
        1.1.2 一体机的相关国家政策第10页
        1.1.3 一体机在国内外发展现状第10-11页
        1.1.4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2 一体机造型设计与外壳结构优化设计现状分析第12-13页
        1.2.1 一体机造型设计现状第12页
        1.2.2 一体机外壳结构优化设计现状第12-13页
    1.3 课题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意义第13-15页
        1.3.1 课题研究内容第13-14页
        1.3.2 论文框架第14页
        1.3.3 研究方法第14-15页
第二章 一体机造型设计方法探索第15-33页
    2.1 一体机电视机的人机关系第17-20页
        2.1.1 感官信息获取通道第18-19页
        2.1.2 人机交互的基本方式第19-20页
    2.2 产品造型要素分析第20-24页
        2.2.1 造型与认知心理学第20页
        2.2.2 造型与材料第20-22页
        2.2.3 造型与结构第22页
        2.2.4 造型与色彩第22-23页
        2.2.5 造型与环境第23-24页
    2.3 一体机造型的设计方法第24-30页
        2.3.1 造型设计常用方法第24-25页
        2.3.2 家电产品的特征第25页
        2.3.3 产品造型设计方法探索第25-30页
            2.3.3.1 以用户为中心的交互设计方法设计流程第26-27页
            2.3.3.2 情感化探索第27-28页
            2.3.3.3 情景分析法第28-30页
            2.3.3.4 元素解析与整合法第30页
    2.4 家电造型的评价方法第30-32页
    2.5 本章小结第32-33页
第三章 数字电视一体机造型设计第33-48页
    3.1 产品设计思路与过程第33-45页
        3.1.1 市场调研之领先用户购买行为模型第33-35页
        3.1.2 市场调研之优势产品分析第35-43页
            3.1.2.1 优势设计第35页
            3.1.2.2 优势设计的特点第35-36页
            3.1.2.3 优势产品设计方法第36页
            3.1.2.4 优势产品元素分析第36页
            3.1.2.5 优势一体机产品分析第36-43页
        3.1.4 情景分析第43-44页
        3.1.5 成果展示第44-45页
        3.1.6 产品评价第45页
    3.2 未来旗舰一体机的发展方向第45-47页
        3.2.1 一体机模型创建第46页
        3.2.2 概念产品方案第46-47页
    3.3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四章 结构优化设计分析第48-58页
    4.1 一体机外壳结构分析第48-49页
        4.1.1 一体机壳体功能分析第48页
        4.1.2 一体机壳体的结构特点与设计要求第48-49页
        4.1.3 一体机外壳的常用设计步骤第49页
    4.2 产品结构优化分析第49-50页
        4.2.1 跌落测试常用方法第49页
        4.2.2 虚拟仿真软件介绍第49-50页
        4.2.3 振跌落模拟仿真分析理论基础第50页
        4.2.4 一体机跌落状况仿真分析第50页
    4.3 基于ANSYS的某机型后壳跌落仿真第50-57页
        4.3.1 基于Pro-E平台的一体机模型创建与检查第51-53页
        4.3.2 模型网格划分与参数设置第53-55页
        4.3.3 数据输出与分析第55-57页
    4.4 本章小节第57-58页
        4.4.1 结构优化方法创新点第57页
        4.4.2 方法在其他产品结构优化中的适用性第57-58页
总结与展望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1页
致谢第61-62页
附件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平面5R并联机构运动控制及软件开发
下一篇:考虑加强筋自重的板壳结构仿生脉序生长算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