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1页 |
1.1 声电效应测井 | 第11-13页 |
1.2 随钻声电测井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 第13-15页 |
1.3 非饱和孔隙介质中的声电耦合波 | 第15-17页 |
1.4 孔隙介质震电效应Pride理论 | 第17-19页 |
1.5 本文的主要内容 | 第19-21页 |
第二章 双声源激发随钻测井声电耦合波理论模拟 | 第21-46页 |
2.1 引言 | 第21-22页 |
2.2 双声源激发随钻测井物理模型的建立 | 第22-24页 |
2.3 孔隙地层内声电耦合波场 | 第24-29页 |
2.4 孔隙介质中轴对称声电耦合波的表达式 | 第29-32页 |
2.4.1 势函数的通解 | 第29-30页 |
2.4.2 基本场量和导出场量的表达式 | 第30-32页 |
2.5 钻铤内的声场表达式 | 第32-33页 |
2.6 流体的声场和电磁场 | 第33-36页 |
2.6.1 理想流体的声场 | 第34-35页 |
2.6.2 井内流体的电磁场 | 第35-36页 |
2.7 待定系数的确定 | 第36-37页 |
2.8 双声源激励法 | 第37-38页 |
2.9 模拟分析 | 第38-43页 |
2.9.1 随钻声电效应测井单极源响应特点 | 第39-41页 |
2.9.2 加入双源激励后的波形 | 第41-43页 |
2.10 小结 | 第43-46页 |
第三章 柱状分层孔隙介质中的声电耦合波研究 | 第46-74页 |
3.1 引言 | 第46-47页 |
3.2 声电耦合波理论 | 第47-48页 |
3.3 柱状双层孔隙地层中的震电波 | 第48-50页 |
3.3.1 耦合场量的表达式 | 第49-50页 |
3.3.2 流体中的声场和电场 | 第50页 |
3.4 未知系数的解 | 第50-56页 |
3.5 基于似稳法求解电场 | 第56-58页 |
3.6 当井外孔隙地层中存在界面时的数值模拟及分析 | 第58-72页 |
3.6.1 弹性差异界面辐射电场响应特征 | 第60-63页 |
3.6.2 影响界面辐射电磁场的因素 | 第63-66页 |
3.6.3 电化学差异界面辐射电场响应特征 | 第66-69页 |
3.6.4 影响界面辐射电磁场的因素 | 第69-72页 |
3.7 小结 | 第72-74页 |
第四章 部分饱和储层井孔中声电耦合波理论模拟 | 第74-96页 |
4.1 引言 | 第74-76页 |
4.2 Pride理论在非饱和条件下扩展 | 第76-80页 |
4.2.1 声电耦合波理论 | 第76-77页 |
4.2.2 等效介质理论 | 第77页 |
4.2.3 电磁性质与含水饱和度的相关性 | 第77-80页 |
4.3 数值模拟与分析 | 第80-93页 |
4.3.1 饱和度变化对于传播速度和衰减常数的影响 | 第80-89页 |
4.3.2 饱和度变化对于声压波形和电磁波形的影响 | 第89-91页 |
4.3.3 井外孔隙地层中含有油气和水气分层介质 | 第91-93页 |
4.4 小结 | 第93-96页 |
第五章 部分饱和储层中多极源声电效应测井理论模拟 | 第96-115页 |
5.1 引言 | 第96-97页 |
5.2 井外孔隙地层中声电耦合多极柱面波场 | 第97-101页 |
5.3 多极源激发下井内流体声场和电磁场 | 第101-103页 |
5.3.1 多极源井内流体声场 | 第101-102页 |
5.3.2 多极源井内电磁场 | 第102-103页 |
5.4 波场势函数中待定系数的确定 | 第103-107页 |
5.5 多极源声电测井响应的数值模拟 | 第107-113页 |
5.5.1 多极源声电测井全波图形 | 第107-113页 |
5.6 小结 | 第113-115页 |
第六章 总结 | 第115-119页 |
参考文献 | 第119-127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127-128页 |
致谢 | 第12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