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航空、航天论文--航空论文--航空发动机(推进系统)论文--发动机原理论文--燃烧理论论文

超声速湍流燃烧火焰面模型判别建模及应用研究

摘要第1-15页
Abstract第15-1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7-43页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7-19页
   ·超声速湍流燃烧数值模拟方法及燃烧模型第19-28页
     ·直接数值模拟(DNS)第19-20页
     ·概率密度函数方法(PDF)第20-21页
     ·雷诺平均数值模拟(RANS)第21-26页
     ·大涡模拟方法(LES)第26-27页
     ·壁面湍流问题的LES处理方法第27-28页
   ·超声速湍流燃烧火焰面模型研究现状第28-33页
     ·超声速流中火焰面模型的适用性问题第29-30页
     ·超声速流中火焰面模型的修正第30-33页
     ·本文拟开展的工作第33页
   ·两种典型超声速燃烧流场研究进展第33-41页
     ·带有支板的超声速燃烧流场研究综述第34-37页
     ·带有凹腔的超声速燃烧流场研究综述第37-41页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第41-43页
第二章 超声速湍流燃烧稳态火焰面模型第43-67页
   ·层流扩散火焰面理论第43-50页
     ·层流对撞扩散火焰基本物理结构第44-45页
     ·层流对撞扩散火焰结构的数学描述第45-47页
     ·层流火焰面数据库的生成第47-50页
   ·湍流燃烧火焰面模型第50-55页
     ·火焰面模型合理性验证第50页
     ·湍流火焰中平均热力学参数的计算第50-54页
     ·湍流燃烧火焰面数据库的生成第54-55页
   ·超声速湍流燃烧稳态火焰面模型第55-66页
     ·火焰面模型在超声速流中应用的若干困难和修正方法第55-57页
     ·火焰面模型与混合RANS/LES方法的结合第57-66页
   ·小结第66-67页
第三章 超声速湍流燃烧火焰面模型理论分析第67-90页
   ·湍流流动特征尺度的计算第67-69页
     ·湍流基本理论第67-68页
     ·湍流流动特征尺度计算第68-69页
   ·湍流脉动与火焰面之间的相互作用第69-73页
     ·湍流预混燃烧中湍流脉动与火焰面的相互作用第70-73页
     ·湍流非预混燃烧中湍流脉动与火焰面的相互作用第73页
   ·超声速湍流燃烧火焰面模型描述的合理性分析第73-78页
     ·计算条件的给定第74-75页
     ·流场中特征尺度的计算第75-76页
     ·燃烧模式判别第76-78页
   ·算例分析第78-88页
     ·计算模型与网格第78-79页
     ·冷流流场结果第79-83页
     ·燃烧流场特征尺度计算第83-85页
     ·燃烧流场结果第85-88页
   ·小结第88-90页
第四章 超声速湍流燃烧火焰面/进度变量模型第90-107页
   ·火焰面/进度变量模型第90-94页
     ·火焰面/进度变量模型的理论基础第91-92页
     ·进度变量的定义第92页
     ·火焰面/进度变量模型的物理描述第92-94页
   ·超声速湍流燃烧火焰面/进度变量模型第94-97页
     ·超声速流中的修正方法第94-95页
     ·火焰面/进度变量模型数据库的曲线建表法第95-97页
   ·算例验证第97-106页
     ·Gamba的平板喷流算例第97-102页
     ·DLR支板算例第102-106页
   ·小结第106-107页
第五章 支板尾部平行喷注氢气超声速燃烧流场研究第107-132页
   ·超声速燃烧实验系统第108-111页
     ·直连式实验台第108页
     ·空气加热器和喷管第108-109页
     ·超声速燃烧室第109-110页
     ·供应系统第110页
     ·测控系统第110-111页
   ·超声速燃烧流场光学诊断技术第111-117页
     ·自发辐射成像第112页
     ·PLIF技术第112-114页
     ·图像处理第114-115页
     ·应用举例第115-117页
   ·支板尾部平行喷注氢气超声速燃烧流场实验研究第117-120页
     ·基于自发辐射图像的时均火焰结构第117-119页
     ·基于OH基PLIF图像的瞬态火焰结构第119-120页
   ·支板尾部平行喷注氢气超声速燃烧流场大涡模拟第120-131页
     ·计算模型及网格第121-122页
     ·燃烧流场基本特征第122-126页
     ·燃料喷注当量比对燃烧流场的影响第126-129页
     ·支板厚度对燃烧流场的影响第129-131页
   ·小结第131-132页
第六章 凹腔上游壁面喷注氢气超声速燃烧流场研究第132-159页
   ·实验装置与燃烧流场显示技术第132-134页
     ·凹腔实验件设计第133页
     ·高速摄影第133-134页
   ·凹腔上游壁面横向喷注氢气燃烧流场实验研究第134-141页
     ·火焰动态特性研究第134-135页
     ·基于自发辐射图像的时均火焰结构第135-137页
     ·基于OH基PLIF图像的瞬态火焰结构第137-141页
   ·凹腔上游壁面喷注氢气超声速燃烧流场大涡模拟第141-151页
     ·计算模型及网格第141-142页
     ·燃料混合及燃烧流场基本特征第142-146页
     ·燃料喷注当量比对混合燃烧流场的影响第146-149页
     ·燃料喷注角度对混合燃烧流场的影响第149-151页
   ·多凹腔上游壁面横向喷注氢气混合燃烧流场大涡模拟第151-157页
     ·计算模型及网格第152页
     ·冷流流场结构及混合性能第152-155页
     ·燃烧流场结构及燃烧性能第155-157页
   ·小结第157-159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159-162页
 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第159-160页
 论文主要创新点第160-161页
 未来工作展望第161-162页
致谢第162-164页
参考文献第164-176页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176页

论文共1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载人火星探测任务轨道和总体方案研究
下一篇:水下监测系统中目标探测若干关键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