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9-21页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9-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7页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3-17页 |
1.2.3 文献述评 | 第17页 |
1.3 研究思路、方法和框架结构 | 第17-20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7-18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1.3.3 研究框架 | 第19-20页 |
1.4 研究创新与不足之处 | 第20-21页 |
1.4.1 创新之处 | 第20页 |
1.4.2 不足之处 | 第20-21页 |
第二章 我国出口信用保险的发展现状 | 第21-30页 |
2.1 我国出口信用保险的发展历程 | 第21-26页 |
2.1.1 信用保险机构运营机制渐趋完善 | 第21-22页 |
2.1.2 总体业务范围不断扩大 | 第22-23页 |
2.1.3 承保规模处于快速增长状态 | 第23-26页 |
2.2 我国出口信用保险的发展特点 | 第26-30页 |
2.2.1 服务规模不断扩张 | 第26-27页 |
2.2.2 保险产品多样化 | 第27-28页 |
2.2.3 与金融机构的合作方式深化 | 第28-30页 |
第三章 “一带一路”战略对出口信用保险的影响 | 第30-40页 |
3.1 “一带一路”战略内涵 | 第30-31页 |
3.2 “一带一路”战略的意义及对出口信用保险的影响 | 第31-35页 |
3.2.1 “一带一路”战略打造我国对外开放新格局 | 第31-32页 |
3.2.2 “一带一路”战略开创国际合作新模式 | 第32-33页 |
3.2.3 “一带一路”战略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 | 第33-34页 |
3.2.4 “一带一路”战略沿线挑战众多 | 第34-35页 |
3.3 我国出口信用保险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5-40页 |
3.3.1 基于国家层面 | 第35-36页 |
3.3.2 基于信保机构层面 | 第36-38页 |
3.3.3 基于企业层面 | 第38-40页 |
第四章 国外出口信用保险的经验借鉴 | 第40-46页 |
4.1 国外出口信用保险业务模式 | 第40-44页 |
4.1.1 法国出口信用保险 | 第40-41页 |
4.1.2 美国出口信用保险 | 第41-42页 |
4.1.3 日本出口信用保险 | 第42-44页 |
4.2 国外出口信用保险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 第44-46页 |
4.2.1 完善的法律体系为出口信用保险提供支撑 | 第44页 |
4.2.2 顺应经济发展趋势的业务模式 | 第44-45页 |
4.2.3 政府对出口信用保险的大力支持 | 第45-46页 |
第五章 “一带一路”背景下出口信用保险创新发展的政策建议 | 第46-52页 |
5.1 基于政府层面 | 第46-48页 |
5.1.1 尽快完善出口信用保险法律制度体系 | 第46-47页 |
5.1.2 政府应强化财政资金及政策支持力度 | 第47页 |
5.1.3 立足国情选择经营模式 | 第47-48页 |
5.2 基于信用保险机构层面 | 第48-50页 |
5.2.1 强化业务创新能力,丰富核心产品种类 | 第48-49页 |
5.2.2 优化风险评估体系和再保险机制 | 第49-50页 |
5.2.3 健全浮动费率制度,培养专业型人才 | 第50页 |
5.3 基于出口企业层面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