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制药化学工业论文--生物制品药物的生产论文

藜蒿中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筛选、分离纯化及其抑制机理初探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符号说明第11-12页
第1章 绪论第12-22页
    1.1 课题来源第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20页
        1.2.1 藜蒿研究现状第12页
        1.2.2 藜蒿中化学成分分析第12-13页
        1.2.3 藜蒿生物活性研究第13页
        1.2.4 多酚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第13-16页
        1.2.5 多酚类化合物的鉴定第16-18页
        1.2.6 糖尿病及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研究第18-19页
        1.2.7 α-葡萄糖苷酶抑制机理的研究方法第19-20页
    1.3 课题研究内容第20-21页
        1.3.1 野生和种植藜蒿不同部位提取物酶活性抑制能力研究第20页
        1.3.2 藜蒿中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筛选、分离纯化和结构精确表征第20页
        1.3.3 3-咖啡酰-5-阿魏酰奎宁酸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机理初探第20-21页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21页
    1.5 课题主要创新点第21-22页
第2章 野生和种植藜蒿不同部位提取物酶抑制活性研究第22-33页
    2.1 引言第22页
    2.2 实验材料和试剂第22-23页
    2.3 实验仪器与设备第23页
    2.4 实验方法第23-25页
        2.4.1 样品制备第23页
        2.4.2 总酚含量测定第23-24页
        2.4.3 总黄酮含量测定第24页
        2.4.4 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的测定第24页
        2.4.5 黄嘌呤氧化酶抑制活性的测定第24页
        2.4.6 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的测定第24-25页
        2.4.7 酪氨酸酶抑制活性的测定第25页
        2.4.8 数据分析第25页
    2.5 结果与讨论第25-32页
        2.5.1 总酚含量分析第25-26页
        2.5.2 总黄酮含量分析第26-27页
        2.5.3 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能力第27-28页
        2.5.4 黄嘌呤氧化酶抑制能力第28-29页
        2.5.5 乙酰胆碱脂酶抑制能力第29-30页
        2.5.6 酪氨酸酶抑制能力第30-32页
    2.6 本章小结第32-33页
第3章 野生藜蒿根中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分离鉴定第33-44页
    3.1 引言第33页
    3.2 实验材料和试剂第33-34页
    3.3 实验仪器与设备第34页
    3.4 实验方法第34-36页
        3.4.1 野生藜蒿根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分离纯化第34-35页
        3.4.2 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的测定第35页
        3.4.3 HPLC分析第35页
        3.4.4 化合物结构的解析第35-36页
    3.5 结果和讨论第36-43页
        3.5.1 萃取组分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能力第36-38页
        3.5.2 化合物的结构鉴定第38-41页
        3.5.3 鉴定化合物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能力分析第41-43页
    3.6 本章小结第43-44页
第4章 3-咖啡酰-5-阿魏酰奎宁酸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机理研究第44-56页
    4.1 引言第44-45页
    4.2 实验材料和试剂第45页
    4.3 实验仪器与设备第45页
    4.4 实验方法第45-47页
        4.4.1 3-咖啡酰-5-阿魏酰奎宁酸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动力学测定第45-46页
        4.4.2 3-咖啡酰-5-阿魏酰奎宁酸对α-葡萄糖苷酶失活动力学测定第46页
        4.4.3 荧光光谱的测定第46-47页
        4.4.4 圆二色谱测定第47页
    4.5 结果与讨论第47-54页
        4.5.1 3-咖啡酰-5-阿魏酰奎宁酸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动力学分析第47-49页
        4.5.2 3-咖啡酰-5-阿魏酰奎宁酸对α-葡萄糖苷酶失活动力学分析第49-50页
        4.5.3 α-葡萄糖苷酶的荧光猝灭分析第50-51页
        4.5.4 结合常数、结合位点和热力学参数第51-52页
        4.5.5 同步荧光光谱分析第52-53页
        4.5.6 圆二色谱分析第53-54页
    4.6 本章小结第54-56页
第5章 结论和展望第56-59页
    5.1 结论第56-58页
    5.2 展望第58-59页
致谢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8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聚氨酯搪塑粉料成分与性能研究
下一篇:两种酚酸化合物与DNA相互作用及对DNA氧化损伤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