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3页 |
1.1 引言 | 第8-11页 |
1.2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 第11-13页 |
第二章 分子光谱 | 第13-17页 |
2.1 分子结构和能级 | 第13-14页 |
2.2 分子光谱及分类 | 第14-17页 |
第三章 实验技术和方法 | 第17-30页 |
3.1 受激拉曼散射(SRS) | 第17-18页 |
3.2 相干反斯托克斯拉曼散射光谱(CARS) | 第18页 |
3.3 激光诱导荧光光谱技术(LIF) | 第18-19页 |
3.4 时间分辨荧光光谱技术 | 第19-20页 |
3.5 实验装置 | 第20-27页 |
3.5.1 实验样品的制备 | 第20-24页 |
3.5.2 激发光源 | 第24-26页 |
3.5.3 荧光信号的探测 | 第26-27页 |
3.6 实验方法 | 第27-30页 |
第四章 HBr(1,12)与CO_2的振动-转动平动能量转移 | 第30-39页 |
4.1 引言 | 第30-31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31-32页 |
4.3 实验结果及数据分析 | 第32-37页 |
4.3.1 激发态HBr(v=1,J=12)分子密度的测定 | 第32-33页 |
4.3.2 出现和倒空速率系数 | 第33-35页 |
4.3.3 弱碰撞与强碰撞的分支比 | 第35-36页 |
4.3.4 HBr(1,12)与CO_2(00~00,J)强碰撞中的平移能 | 第36-37页 |
4.4 结论 | 第37-39页 |
第五章 激发态HBr(v′′=5、6)分子与H_2分子间的振转碰撞能量转移 | 第39-52页 |
5.1 引言 | 第39-40页 |
5.2 实验方法 | 第40-41页 |
5.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1-51页 |
5.3.1 H_2的扫描CARS光谱 | 第41-44页 |
5.3.2 H_2的激活CARS光谱 | 第44-46页 |
5.3.3 H_2的时间分辨CARS光谱 | 第46-49页 |
5.3.4 H_2分子密度的测定 | 第49-51页 |
5.4 结论 | 第51-52页 |
第六章 总结及展望 | 第52-55页 |
6.1 工作总结 | 第52-53页 |
6.2 创新点 | 第53页 |
6.3 存在的问题和展望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0页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