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动物医学(兽医学)论文--中国兽医学论文--中兽医药物学论文

发酵黄芪多糖的制备及其对小鼠骨髓源CD103~+DC成熟的影响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英文缩略表第14-15页
第一章 引言第15-21页
    1.1 黄芪发酵的研究概述第15-18页
        1.1.1 发酵黄芪的菌种第15-16页
        1.1.2 发酵黄芪中有效成分变化分析第16页
        1.1.3 发酵黄芪的药理作用第16-18页
    1.2 树突状细胞第18-19页
        1.2.1 树突状细胞的来源与分类第18页
        1.2.2 树突状细胞的体外诱导与培养第18页
        1.2.3 黄芪多糖对树突状细胞影响的研究进展第18-19页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9-21页
第二章 发酵黄芪多糖的制备第21-25页
    2.1 实验材料第21页
        2.1.1 发酵黄芪第21页
        2.1.2 主要是试剂及仪器第21页
        2.1.3 实验材料的准备第21页
    2.2 实验方法第21-22页
        2.2.1 发酵黄芪多糖和黄芪多糖的的提取与纯化第21-22页
        2.2.2 FAPS和APS的含量测定第22页
        2.2.3 FAPS和APS的纯化第22页
        2.2.4 内毒素含量的测定第22页
    2.3 结果第22-23页
        2.3.1 多糖纯度检测结果第22-23页
        2.3.2 多糖得率检测结果第23页
        2.3.3 内毒素含量的测定结果第23页
    2.4 讨论第23-24页
    2.5 小结第24-25页
第三章 小鼠骨髓源CD103~+DC分离培养及LPS对其形态与功能特征影响研究第25-35页
    3.1 材料第25页
        3.1.1 实验动物第25页
        3.1.2 主要试剂第25页
        3.1.3 主要仪器及设备第25页
    3.2 方法第25-27页
        3.2.1 完全培养基配制第25页
        3.2.2 小鼠骨髓源细胞的培养第25-26页
        3.2.3 CD103~+DC的鉴定第26页
        3.2.4 CD103~+DC细胞功能鉴定第26-27页
        3.2.5 统计学分析第27页
    3.3 结果第27-32页
        3.3.1 骨髓源树突状细胞形态变化第27-29页
        3.3.2 CD103~+DC表面特征分子CD103表达情况第29-30页
        3.3.3 CD103~+DC吞噬能力与抗原提呈相关分子表达的评价第30-32页
        3.3.4 CD103~+DC刺激T细胞增殖的能力第32页
    3.4 讨论第32-34页
    3.5 小结第34-35页
第四章 发酵黄芪多糖对小鼠骨髓源CD103~+DC成熟的影响第35-49页
    4.1 实验材料第35页
        4.1.1 中药材第35页
        4.1.2 实验动物第35页
        4.1.3 主要试剂第35页
        4.1.4 主要仪器与设备第35页
    4.2 方法步骤第35-38页
        4.2.1 小鼠骨髓源CD103~+DC的体外分离与培养第35页
        4.2.2 倒置显微镜观察FAPS对小鼠骨髓源CD103~+DC形态的影响第35-36页
        4.2.3 扫描电镜观察FAPS对小鼠骨髓源CD103~+DC形态的影响第36页
        4.2.4 ELISA检测CD103~+DC相关细胞因子的分泌第36页
        4.2.5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CD103~+DC相关细胞因子的mRNA第36-37页
        4.2.6 流式细胞术检测FAPS对CD103~+DC表面分子影响第37-38页
        4.2.7 MTT法检测FAPS促进T细胞增值作用第38页
        4.2.8 统计学分析第38页
    4.3 结果第38-47页
        4.3.1 不同药物作用后CD103~+DC的形态变化第38-40页
        4.3.2 不同药物对CD103~+DC分泌相关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结果第40-42页
        4.3.3 RT-qPCR检测FAPS对CD103~+DC相关细胞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第42-44页
        4.3.4 CD103~+DC表型第44-47页
        4.3.5 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第47页
    4.4 讨论第47-48页
    4.5 小结第48-49页
第五章 FAPS诱导CD103~+DC成熟相关信号通路的分析第49-54页
    5.1 实验材料第49-50页
        5.1.1 实验动物第49页
        5.1.2 实验药物第49页
        5.1.3 主要试剂第49页
        5.1.4 主要仪器与设备第49页
        5.1.5 主要试剂的配置第49-50页
    5.2 试验方法第50-51页
        5.2.1 小鼠骨髓源CD103~+DC的体外培养第50页
        5.2.2 FAPS等刺激CD103~+DC成熟第50页
        5.2.3 相关信号通路的mRNA检测第50页
        5.2.4 相关信号通路的蛋白检测第50-51页
    5.3 结果第51-53页
        5.3.1 信号相关通路的mRNA变化第51-52页
        5.3.2 WB实验结果第52-53页
    5.4 讨论第53页
    5.5 小结第53-54页
第六章 全文结论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61页
致谢第61-62页
作者简历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L-组氨酸和β-丙氨酸对肉仔鸡生产性能、肉品质及肌源活性肽的影响
下一篇:小鼠在流产衣原体感染状态下疫苗接种相关免疫特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