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预防医学、卫生学论文--环境卫生、环境医学论文--水与给水卫生论文--水的净化与消毒论文

颗粒物存在对臭氧灭活病毒MS2的影响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绪论第9-24页
    1.1 研究背景第9-10页
    1.2 病毒在颗粒物上的沉积第10-20页
        1.2.1 常用的指示病毒和颗粒物选择第10-11页
        1.2.2 影响病毒在颗粒物上沉积的主要因素第11-15页
        1.2.3 研究病毒沉积的新方法——带耗散型石英晶体微天平(QCM-D)第15-17页
        1.2.4 吸附机理—DLVO理论第17-20页
    1.3 颗粒物存在对消毒的影响第20-22页
        1.3.1 颗粒物存在对化学消毒剂灭活病毒的影响第20-21页
        1.3.2 颗粒物存在对物理消毒剂灭活病毒的影响第21页
        1.3.3 消毒动力学第21-22页
    1.4 研究意义及研究内容第22-24页
        1.4.1 研究意义第22页
        1.4.2 研究内容第22-24页
第二章 实验材料和方法第24-42页
    2.1 实验材料和设备第24-25页
        2.1.1 实验主要仪器第24页
        2.1.2 实验主要药剂第24-25页
    2.2 实验方法第25-26页
        2.2.1 病毒MS2的扩增,提纯,计数第25-26页
        2.2.2 颗粒物溶液的制备第26页
    2.3 分析方法第26-27页
        2.3.1 噬菌体和颗粒物zeta电位和粒径测量第26页
        2.3.2 颗粒物扫描电镜分析第26-27页
        2.3.3 颗粒物接触角测定第27页
    2.4 实验内容第27-41页
        2.4.1 病毒MS2在颗粒物上的沉积—QCM-D第27-31页
        2.4.2 臭氧灭活病毒MS2第31-34页
        2.4.3 臭氧衰减动力学常数第34-41页
    2.5 本章小结第41-42页
第三章 病毒MS2在颗粒物上的沉积动力学第42-55页
    3.1 不同水质条件下病毒MS2和颗粒物的Zeta电位第42-44页
        3.1.1 不同价态离子浓度下病毒MS2和颗粒物的Zeta电位第42-43页
        3.1.2 不同p H条件下病毒MS2和颗粒物的Zeta电位第43-44页
    3.2 病毒MS2在PLL包覆的石英晶体表面的沉积第44-46页
    3.3 病毒MS2在颗粒物表面的沉积动力学第46-53页
    3.4 本章小结第53-55页
第四章 颗粒物存在对臭氧灭活病毒的影响第55-69页
    4.1 臭氧对超纯水中病毒MS2的灭活第55-56页
    4.2 颗粒物浓度对病毒MS2灭活的影响第56-58页
        4.2.1 高岭土浓度对病毒灭活的影响第56-57页
        4.2.2 藻细胞浓度对臭氧灭活病毒MS2的影响第57-58页
    4.3 颗粒物存在时不同水质条件下对臭氧灭活病毒MS2的影响第58-67页
        4.3.1 颗粒物存在时不同钠离子浓度对臭氧灭活病毒MS2的影响第58-60页
        4.3.2 颗粒物存在时不同钙离子浓度对臭氧灭活病毒MS2的影响第60-62页
        4.3.3 颗粒物存在时不同p H对臭氧灭活病毒MS2的影响第62-65页
        4.3.4 颗粒物存在时不同天然有机物浓度对臭氧灭活病毒MS2的影响第65-67页
    4.4 本章小结第67-69页
第五章 臭氧消毒动力学第69-88页
    5.1 不含颗粒时不同水质条件下臭氧消毒曲线拟合第69-74页
        5.1.1 不同臭氧浓度消毒曲线拟合第69-70页
        5.1.2 不同钠离子浓度对臭氧消毒曲线拟合第70-71页
        5.1.3 不同钙离子浓度下臭氧消毒曲线拟合第71-72页
        5.1.4 不同p H条件下臭氧消毒曲线拟合第72-73页
        5.1.5 天然有机物存在时臭氧消毒曲线拟合第73-74页
    5.2 高岭土存在时不同水质条件下臭氧消毒曲线拟合第74-77页
        5.2.1 高岭土存在时不同钠离子浓度消毒曲线拟合第74页
        5.2.2 高岭土存在时不同钙离子浓度消毒曲线拟合第74-75页
        5.2.3 高岭土存在时不同p H消毒曲线拟合第75-76页
        5.2.4 高岭土存在时不同浓度天然有机物消毒曲线拟合第76-77页
    5.3 藻细胞存在时不同水质条件臭氧消毒曲线拟合第77-80页
        5.3.1 藻细胞存在时不同钠离子浓度消毒曲线拟合第77-78页
        5.3.2 藻细胞存在时不同钙离子浓度消毒曲线拟合第78-79页
        5.3.3 藻细胞存在时不同p H消毒曲线拟合第79页
        5.3.4 藻细胞存在时不同浓度天然有机物消毒曲线拟合第79-80页
    5.4 动力学模型建立第80-86页
        5.4.1 不含颗粒物动力学模型第81-83页
        5.4.2 含高岭土动力学模型第83-85页
        5.4.3 含铜绿微囊藻动力学模型第85-86页
    5.5 本章小结第86-88页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第88-90页
    6.1 主要研究结论第88-89页
    6.2 建议第89-90页
参考文献第90-97页
致谢第97-98页
个人简历第98页

论文共9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动漫衍生的办公一族用品设计
下一篇:规模化猪场粪污减量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