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阶级结构与社会结构论文--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论文--生活、居住、交通论文

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社区协商民主治理研究

摘要第2-3页
abstract第3-4页
绪论第7-14页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第7-8页
        1.研究背景第7页
        2.研究意义第7-8页
    (二)研究现状第8-13页
        1.国外研究综述第8-10页
        2.国内研究综述第10-13页
    (三)研究方法第13页
    (四)研究思路与创新第13-14页
一、社区协商民主治理中的理论概述第14-18页
    (一)相关概念概述第14-16页
        1.城市社区第14-15页
        2.社区治理第15-16页
        3.社区协商民主第16页
    (二)城市社区治理引入协商民主的意义第16-18页
        1.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向前发展的基本要求第16-17页
        2.确保政府部门关于城市社区治理相关决策符合民意的重要保证第17页
        3.构建和谐社区的必要途径第17-18页
二、槐荫区社区协商民主治理的实践探索第18-29页
    (一)槐荫区社区协商民主治理的概况第18-21页
        1.槐荫区社区概况第18页
        2.槐荫区建立“一心三层”社区治理体系第18-21页
    (二)槐荫区五里沟街道发祥巷社区“三四多”协商民主治理模式运用分析第21-26页
        1.成果概况第21页
        2.主要做法第21-25页
        3.对回迁安置型封闭式社区治理的效果分析第25-26页
    (三)槐荫区道德街街道北辛街社区“一四一”协商民主治理模式运用分析第26-29页
        1.成果概况第26-27页
        2.主要做法第27-28页
        3.对老旧开放式社区治理的效果分析第28-29页
三、槐荫区社区协商民主治理的实践评价第29-35页
    (一)初步成效第29-31页
        1.解决了“怎么协商”的问题第29页
        2.解决了“谁来协商”的问题第29-30页
        3.解决了“协商什么”的问题第30页
        4.解决了“协商障碍”的问题第30-31页
    (二)存在问题及主要原因第31-35页
        1.协商主体不具代表性第31-32页
        2.协商形式仍然“重形式、走过场、轻实质”第32-33页
        3.协商工作机制仍不完善第33-34页
        4.协商法治化水平不高第34-35页
四、槐荫区社区协商民主治理的提升对策第35-42页
    (一)优化社区协商民主治理主体第35-37页
        1.增强主体参与能力第35-36页
        2.拓展主体覆盖范围第36-37页
    (二)丰富协商民主治理形式第37-38页
        1.搭建多样化平台第37页
        2.运用现代化手段第37-38页
    (三)健全协商民主治理机制第38-40页
        1.完善党群合作机制第38-39页
        2.完善监督反馈机制第39-40页
    (四)推进协商民主治理法治化建设第40-42页
        1.树立法治思维第40页
        2.营造法治氛围第40-41页
        3.完善法律保障第41-42页
五、结语第42-43页
注释第43-45页
参考文献第45-49页
致谢第49-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美国与乌兹别克斯坦双边关系的发展及影响探析
下一篇:山东省利津县养老服务社会化发展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