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阻尼及磁流变复合减振镗刀优化设计及仿真研究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1 绪论 | 第10-21页 |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1.2 镗削颤振的产生机理 | 第11-12页 |
| 1.3 减振镗刀的发展 | 第12-15页 |
| 1.3.1 被动减振技术 | 第12-14页 |
| 1.3.2 主动减振 | 第14-15页 |
| 1.3.3 半主动控制 | 第15页 |
| 1.4 颗粒阻尼减振技术研究概况 | 第15-17页 |
| 1.4.1 颗粒阻尼技术减振机理 | 第15-16页 |
| 1.4.2 颗粒阻尼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 1.5 磁流变减振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 1.6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 2 磁流变液的基本性能和动力学特性 | 第21-27页 |
| 2.1 磁流变液的组成和分类 | 第21页 |
| 2.2 磁流变效应及流变机理 | 第21-23页 |
| 2.2.1 磁流变效应 | 第21-22页 |
| 2.2.2 磁流变液的流变机理 | 第22-23页 |
| 2.3 磁流变效应影响因素 | 第23-24页 |
| 2.4 磁流变减振装置的工作模式 | 第24-25页 |
| 2.5 磁流变减振装置动力学模型 | 第25-26页 |
| 2.6 小结 | 第26-27页 |
| 3 复合减振镗刀镗削稳定性分析 | 第27-38页 |
| 3.1 镗削稳定性研究 | 第27-30页 |
| 3.2 镗削参数对镗削稳定性的影响 | 第30-32页 |
| 3.3 复合减振镗杆镗削稳定性研究 | 第32-37页 |
| 3.3.1 复合减振镗杆工作原理 | 第32-33页 |
| 3.3.2 复合减振镗杆动力学建模 | 第33-34页 |
| 3.3.3 镗削过程中刚度对稳定性的影响 | 第34-35页 |
| 3.3.4 镗削过程中阻尼对稳定性的影响 | 第35-36页 |
| 3.3.5 镗削过程中固有频率对稳定性的影响 | 第36-37页 |
| 3.4 小结 | 第37-38页 |
| 4 复合减振镗刀的磁路正交优化 | 第38-53页 |
| 4.1 磁路设计理论 | 第38-45页 |
| 4.1.1 影响磁路设计的因素 | 第38-39页 |
| 4.1.2 模型的建立 | 第39页 |
| 4.1.3 材料的选择 | 第39-40页 |
| 4.1.4 磁路设计基本公式 | 第40-42页 |
| 4.1.5 磁流变减振系统的关键参数 | 第42-45页 |
| 4.2 基于正交试验的磁路结构参数仿真优化 | 第45-49页 |
| 4.2.1 正交试验方案的确定 | 第45-46页 |
| 4.2.2 磁流变减振系统的ANSYS仿真 | 第46-49页 |
| 4.3 正交试验极差分析 | 第49-50页 |
| 4.4 正交试验方差分析 | 第50-52页 |
| 4.5 小结 | 第52-53页 |
| 5 复合减振镗刀的设计与动力学仿真 | 第53-75页 |
| 5.1 复合减振镗刀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 第53-56页 |
| 5.1.1 复合减振镗刀的结构 | 第53-55页 |
| 5.1.2 复合减振镗刀的装配 | 第55-56页 |
| 5.1.3 复合减振镗刀的工作原理 | 第56页 |
| 5.2 密封的实现 | 第56-57页 |
| 5.3 镗杆的设计 | 第57-58页 |
| 5.3.1 镗杆材料的选择 | 第57页 |
| 5.3.2 镗杆结构参数的设计 | 第57-58页 |
| 5.4 颗粒阻尼减振参数的确定 | 第58-66页 |
| 5.4.1 锤击实验 | 第58-62页 |
| 5.4.2 切削力实验 | 第62-66页 |
| 5.4.3 颗粒阻尼减振参数的确定 | 第66页 |
| 5.5 复合减振镗杆模拟仿真 | 第66-71页 |
| 5.5.1 模态仿真及结果分析 | 第66-70页 |
| 5.5.2 复合减振镗杆谐响应及结果分析 | 第70-71页 |
| 5.6 复合减振镗刀颤振控制仿真 | 第71-73页 |
| 5.7 小结 | 第73-75页 |
| 6 总结与展望 | 第75-77页 |
| 6.1 总结 | 第75-76页 |
| 6.2 展望 | 第76-77页 |
| 参考文献 | 第77-82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82-83页 |
| 致谢 | 第83-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