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轻工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其他论文--生活论文

城市居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处理影响因素研究--以余姚市为例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2页
    第一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2-13页
        一、研究的目的第12-13页
        二、研究的意义第13页
    第二节 相关概念的厘定第13-14页
        一、城市居民生活垃圾第13页
        二、居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第13-14页
    第三节 国内外城市居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处理理论研究综述第14-18页
        一、国外城市居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处理理论研究综述第14-16页
        二、国内城市居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处理理论研究综述第16-18页
        三、对国内外已有理论的评述第18页
    第四节 研究内容、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研究创新点第18-22页
        一、研究内容第18-19页
        二、研究思路第19页
        三、研究方法第19-21页
        四、研究创新点第21-22页
第二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及模型构建第22-36页
    第一节 外部性理论第22-25页
        一、外部性理论的阐述第22-23页
        二、外部性理论在本研究的应用分析第23-25页
    第二节 多中心治理理论第25-27页
        一、多中心治理理论的阐述第25页
        二、多中心治理理论在本研究的应用分析第25-27页
    第三节 循环经济理论第27-29页
        一、循环经济理论的阐述第27-28页
        二、循环经济理论在本研究的应用分析第28-29页
    第四节 研究模型构建第29-36页
第三章 问卷调查设计编制与实证分析第36-71页
    第一节 概述第36页
    第二节 城市居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影响因素调查问卷的编制第36-41页
        一、调查问卷编制思路第36-37页
        二、参考依据与调研重点第37-39页
        三、调查问卷题项选取及主要内容第39-41页
    第三节 问卷调查对象、方法及基础性分析第41-45页
        一、调查对象第41-42页
        二、调查方法第42页
        三、样本容量的确定第42-43页
        四、描述性统计分析第43-45页
    第四节 问卷调查结果综合性分析第45-69页
        一、项目区分度分析第45-48页
        二、因素分析第48-55页
        三、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分析第55-57页
        四、城市居民实施生活垃圾源头分类模型假定的重新构建第57页
        五、影响因素各维度对城市居民实施生活垃圾源头分类的回归分析第57-65页
        六、社会人.统计变量对城市居民实施生活垃圾源头分类的调节作用分析第65-69页
    第五节 城市居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的影响因素模型第69-71页
第四章 国内外城市居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处理的实践现状分析第71-81页
    第一节 国外的实践现状与分析第71-74页
        一、国外的实践现状第71-73页
        二、国外的经验借鉴分析第73-74页
    第二节 国内的实践现状与分析第74-79页
        一、国内的实践现状第74-77页
        二、国内的经验借鉴分析第77-79页
    第三节 国内外的实践经验小结第79-81页
第五章 城市居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处理的对策思路第81-92页
    第一节 余姚市在垃圾管理领域已有政策措施和建议对策第81-83页
    第二节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参与度第83-85页
        一、强化学校的宣传教育机制第83-84页
        二、政府做好宣传教育引导第84-85页
    第三节 强化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市场化机制第85-86页
        一、引入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的外包机制第85-86页
        二、鼓励倡导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民营资本投入第86页
    第四节 完善法律法规规避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外部性第86-87页
        一、完善相关立法第86-87页
        二、制定合理的垃圾收费征税制度第87页
        三、制定合理的垃圾分类激励机制第87页
    第五节 构建完整的垃圾分类处理循环利用体系第87-89页
        一、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第88页
        二、配套末端处理能力建设第88-89页
        三、加大循环利用系统建设的资金投入第89页
    第六节 引入多中心治理机制第89-92页
        一、充分利用“拾荒者”这一特殊队伍第89-90页
        二、充分发挥业主委员会等社区组织的作用第90页
        三、有效引导志愿者队伍等公益性组织第90-92页
参考文献第92-98页
附录第98-103页
    附录1城市居民实行生活垃圾源头分类情况调查问卷第98-103页
致谢第103-104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104-106页

论文共10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的开发与研究
下一篇:高温陶瓷过滤器的设计与数值模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