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7-10页 |
| ABSTRACT | 第10-13页 |
| 前言 | 第14-15页 |
| 第1章 对象与方法 | 第15-18页 |
| 1 研究对象 | 第15页 |
| 2 病例选择标准 | 第15-16页 |
| 3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 4 统计分析 | 第17-18页 |
| 第2章 结果 | 第18-33页 |
| 2.1 一般资料分析 | 第18-22页 |
| 2.1.1 年龄组成 | 第18页 |
| 2.1.2 性别组成 | 第18-19页 |
| 2.1.3 心功能分级组成 | 第19-20页 |
| 2.1.4 基本病因组成 | 第20-21页 |
| 2.1.5 危险因素/合并疾病组成 | 第21页 |
| 2.1.6 主症出现频数 | 第21-22页 |
| 2.2 性别对心力衰竭年龄、病因、危险因素/合并疾病的影响 | 第22-25页 |
| 2.2.1 性别对心力衰竭患者发病年龄的影响 | 第22-23页 |
| 2.2.2 性别对心力衰竭病因的影响 | 第23-24页 |
| 2.2.3 性别对心力衰竭危险因素/合并疾病的影响 | 第24-25页 |
| 2.3 西药治疗情况 | 第25-28页 |
| 2.3.1 利尿剂(含螺内酯)类药物的运用情况 | 第25-26页 |
| 2.3.2 β受体阻滞类药物的运用情况 | 第26页 |
| 2.3.3 ACEI 类药物的运用情况 | 第26页 |
| 2.3.4 ARB 类药物的运用情况 | 第26页 |
| 2.3.5 降血脂类药物的运用情况 | 第26-27页 |
| 2.3.6 抗血小板聚集/抗凝药物的运用情况 | 第27页 |
| 2.3.7 按照 NYHA 分级,心功能对各类药物运用的影响 | 第27-28页 |
| 2.4 中成药治疗情况 | 第28-29页 |
| 2.5 中药治疗情况 | 第29-33页 |
| 第3章 讨论 | 第33-41页 |
| 3.1 年龄、发病因素与心力衰竭 | 第33-34页 |
| 3.2 性别与心力衰竭 | 第34-35页 |
| 3.3 慢性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 | 第35页 |
| 3.4 慢性心力衰竭的西药治疗 | 第35-39页 |
| 3.5 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药治疗 | 第39-41页 |
| 第4章 结论 | 第41-42页 |
| 致谢 | 第42-43页 |
| 参考文献 | 第43-48页 |
| 附录 | 第48-66页 |
| 附录1 慢性心力衰竭临床调查表 | 第48-56页 |
| 附录2 论文综述 | 第56-66页 |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 附录3 在校期间论文论著和科研情况 | 第66页 |